介绍
自从istio-1.0.0在今年发布了正式版以后,Coohom项目在生产环境中也开启了使用istio来作为服务网格。
本文将会介绍与分享在Coohom项目在使用istio中的一些实践与经验。
Coohom项目
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酷家乐是公司以分布式并行计算和多媒体数据挖掘为技术核心,推出的家居云设计平台,致力于云渲染、云设计、BIM、VR、AR、AI等技术的研发,实现“所见即所得”体验,5分钟生成装修方案,10秒生成效果图,一键生成VR方案,于2013年正式上线。作为“设计入口”,酷家乐致力于打造一个连接设计师、家居品牌商、装修公司以及业主的强生态平台。
依托于酷家乐快速的云端渲染能力与先进的3D设计工具经验,Coohom致力于打造一个让用户拥有自由编辑体验、极致可视化设计的云端设计平台。Coohom项目作为一个新兴的产品,在架构技术上没有历史包袱,同时Coohom自从项目开启时就一直部署运行在Kubernetes平台。作为Coohom项目的技术积累,我们决定使用服务网格来作为Coohom项目的服务治理。
为什么使用istio
由于istio是由Google所主导的产品,使用istio必须在Kubernetes平台上。所以对于Coohom项目而言,在生产环境使用istio之前,Coohom已经在Kubernetes平台上稳定运行了。我们先列一下istio提供的功能(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这些Kubernetes就已经提供了):
但是, 这些功能并不是决定使用istio的根本原因, 基于Dubbo或Spring-Cloud这两个国内最火的微服务框架不断进行定制开发,同样能够实现上面的功能,真正驱动我们尝试istio的原因是:
- 第一:它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模式(SideCar)进行微服务的管控治理,完全解耦了服务框架与应用代码。业务开发人员不需要对服务框架进行额外的学习,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而istio这一层则由可以由专门的人或团队深入并管理,这将极大地降低"做好"微服务的成本。
- 第二: istio来自GCP(Google Cloud Platform),是Kubernetes上的“官方”Service Mesh解决方案,在Kubernetes上一切功能都是开箱即用,不需要改造适配的,深入istio并跟进它的社区发展能够大大降低我们重复造轮子的成本。
Coohom在istio的使用进度
目前Coohom在多个地区的生产环境集群内都已经使用了istio作为服务网格,对于istio目前所提供的功能,Coohom项目的网络流量管理已经完全交给istio,并且已经通过istio进行灰度发布。对于从K8S集群内流出的流量,目前也已经通过istio进行管理。
从单一Kubenertes切换为Kubernetes+istio
在使用istio之前,Coohom项目就已经一直在Kubernetes平台稳定运行了。关于Coohom的架构,从技术栈的角度可以简单的分为:
- Node.js egg应用
- Java Springboot应用
从网络流量管理的角度去分类,可以分为三类:
- 只接受集群外部流量;
- 只接受集群内部流量;
- 既接受集群外部流量,也接受集群内部流量
在我们的场景里,基本上所有的Node应用属于第一类,一部分Java应用属于第二类,一部分Java应用属于第三类。
为了更清楚的表达,我们这里可以想象一个简单的场景:
从上面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有一个页面服务负责渲染并发页面内容到用户的浏览器,用户会从浏览器访问到页面服务和账户服务。
账户服务负责记录用户名,用户密码等相关信息。账户服务同时还会在权限服务内查看用户是否具有相应的权限,并且页面服务同样也会请求账户服务的某些接口。
所以按照我们上面的流量管理的分类法,页面服务属于第一类服务,权限服务属于第二类服务,账户服务则属于第三类服务。
同时,账户服务和权限服务也接了外部的RDS作为存储,需要注意的是RDS并非在Kubernetes集群内部。
那么在过去只用Kubenretes时,为了让用户能正确访问到对应的服务,我们需要编写Kubernetes Ingress: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只有账户服务和页面服务需要暴露给外部访问,所以Ingress中只编写了这两个服务的规则。
apiVersion: extensions/v1beta1
kind: Ingress
metadata:
name: example-ingress
spec:
rules:
- host: www.example.com
http:
paths:
- backend:
serviceName: page-service
servicePort: 80
path: /
- host: www.example.com
http:
paths:
- backend:
serviceName: account-service
servicePort: 80
path: /api/account
在接入istio体系后,虽然这三个服务在所有POD都带有istio-proxy作为sidecar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沿用上面Kubernetes Ingress将流量导入到对应的服务。
不过既然用了istio,我们希望充分利用istio的流量管理能力,所以我们先将流量导入到服务这一职责交给istio VirtualService去完成。所以在我一开始接入istio时,我们将上述Kubernetes方案改造成了通过下述方案:
入口Ingress
首先,我们在istio-system这个namespace下建立Ingress,将所有www.example.com这个host下的流量导入到istio-ingressgateway中。
这样我们就从集群的流量入口开始将流量管理交付给istio来进行管理。
apiVersion: extensions/v1beta1
kind: Ingress
metadata:
name: istio-ingress
namespace: istio-system
spec:
rules:
- host: www.example.com
http:
paths:
- backend:
serviceName: istio-ingressgateway
servicePort: 80
path: /
在交付给istio进行管理以后,我们需要将具体的路由-服务匹配规则告诉给istio,这一点可以通过Gateway+VirtualService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服务名都是用的简写,所以必须将这两个文件和对应的服务部署在同一个Kubernetes namespace下才行。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Gateway
metadata:
name: example-gateway
spec:
selector:
istio: ingressgateway
servers:
- port:
number: 80
name: example-http
protocol: HTTP
hosts:
- "www.example.com"
---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VirtualService
metadata:
name: example-virtualservice
spec:
hosts:
- "www.example.com"
gateways:
- example-gateway
http:
- match:
- uri:
prefix: /
route:
- destination:
port:
number: 80
host: page
- match:
- uri:
prefix: /api/account
route:
- destination:
port:
number: 80
host: account-service
外部服务注册
在经过上述的操作以后,重新启动服务实例并且自动注入istio-proxy后,我们会发现两个后端的Java应用并不能正常启动。经过查询启动日志后发现,无法启动的原因则是因为不能连接到外部RDS。这是因为我们的所有网络流量都经过istio的管控后,所有需要集群外部服务都需要先向istio进行注册以后才能被顺利的转发过去。一个非常常见的场景则是通过TCP连接的外部RDS。当然,外部的HTTP服务也是同理。
以下是一个向istio注册外部RDS的例子。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ServiceEntry
metadata:
name: mysql-external
namespace: istio-system
spec:
hosts:
- xxxxxxxxxxxx1.mysql.rds.xxxxxx.com
- xxxxxxxxxxxx2.mysql.rds.xxxxxx.com
addresses:
- xxx.xxx.xxx.xxx/24
ports:
- name: tcp
number: 3306
protocol: tcp
location: MESH_EXTERNAL
支持灰度发布
上面istio-ingress+Gateway+VirtualService的方案可以替代我们之前只使用Kubernetes Ingress的方案,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步的话那么对于istio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可能就不能完全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文的istio-ingress中我们将www.example.com的所有流量导入到了istio-ingressGateway,通过这一步我们可以在istio-ingressGateway的log当中查看到所有被转发过来的流量的网络情况,这一点在我们日常的debug中非常有用。然而在上述所说的方案中istio的能力还并未被完全利用,接下来我将介绍我是如何基于上述方案进行改造以后来进行Coohom日常的灰度发布。
还是以上文为例,假设需要同时发布三个服务,并且三个服务都需要进行灰度发布,并且我们对灰度发布有着以下几个需求:
- 最初的灰度发布希望只有内部开发者才能查看,外部用户无法进入灰度。
- 当内部开发者验证完灰度以后,逐渐开发切换新老服务流量的比例。
- 当某个外部用户进入新/老服务,我希望他背后的整个服务链路都是新/老服务
为了支持以上灰度发布的需求,我们有如下工作需要完成:
定义规则
为了使得istio可以知道对于某个服务而言新老实例的规则,我们需要用到DestinationRule,以账户服务为例:
从下文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账户服务而言,所有Pod中带有type为normal的标签被分为了normal组,所有type为grey的标签则被分为了grey组,
这是用来在后面帮助我们让istio知道新老服务的规则,即带有type:normal标签的POD为老实例,带有type:grey标签的POD为新实例。这里所有三个服务分类都可以套用该规则,就不再赘述。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DestinationRule
metadata:
name: account-service-dest
spec:
host: account-service
subsets:
- name: normal
labels:
type: normal
- name: grey
labels:
type: grey
重构VirtualService
前文我们提到,我们在Kubernetes平台内将在网络流量所有服务分为三类。之所以这么分,就是因为在这里每一类服务的VirtualService的设计不同。
我们先从第一类,只有外部连接的服务说起,即页面服务,下面是页面服务VirtualService的例子:
从下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页面服务而言,他定义了两种规则,对于headers带有end-user:test
的请求,istio则会将该请求导入到上文我们所提到的
grey分组,即特定请求进入灰度,而所有其他请求则像之前导入到normal分组,即老实例。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VirtualService
metadata:
name: page-service-external-vsc
spec:
hosts:
- "www.example.com"
gateways:
- example-gateway
http:
- match:
- headers:
end-user:
exact: test
uri:
prefix: /
route:
- destination:
port:
number: 80
host: page-service
subset: grey
- match:
- uri:
prefix: /
route:
- destination:
port:
number: 80
host: page-service
subset: normal
然后我们再看第二类服务,即权限服务,下面是权限服务的virtualService例子:
从下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在取名方面,上面的page-service的virtualService name为xxx-external-vsc,而这里权限服务则名为xxx-internal-service。这里的name对实际效果其实并没有影响,只是我个人对取名的习惯,用来提醒自己这条规则是适用于外部流量还是集群内部流量。
在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内部服务的规则,即只有是带有type:grey的POD实例流过来的流量,才能进入grey分组。即满足了我们上述的第三个需求,整个服务链路要么是全部新实例,要么是全部老实例。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VirtualService
metadata:
name: auth-service-internal-vsc
spec:
hosts:
- auth-service
http:
- match:
- sourceLabels:
type: grey
route:
- destination:
host: auth-service
subset: grey
- route:
- destination:
host: auth-service
subset: normal
对于我们的第三类服务,即既接收外部流量,同样也接受内部流量的账户服务来说,我们只需要将上文提到的两个virtualService结合起来即可: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VirtualService
metadata:
name: account-service-external-vsc
spec:
hosts:
- "www.example.com"
gateways:
- example-gateway
http:
- match:
- headers:
end-user:
exact: test
uri:
prefix: /api/account
route:
- destination:
port:
number: 80
host: account-service
subset: grey
- match:
- uri:
prefix: /api/account
route:
- destination:
port:
number: 80
host: account-service
subset: normal
---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VirtualService
metadata:
name: account-service-internal-vsc
spec:
hosts:
- "account-service"
http:
- match:
- sourceLabels:
type: grey
route:
- destination:
host: account-service
subset: grey
- route:
- destination:
host: account-service
subset: normal
至此,我们就已经完成了灰度发布准备的第一步,也是一大步。当新服务实例发布上去以后,我们在最初通过添加特定的header进入新服务,同时保证所有的外部服务只会进入老服务。当内部人员验证完新服务实例在生产环境的表现后,我们需要逐渐开放流量比例将外部的用户流量导入到新服务实例,这一块可以通过更改第一类和第三类服务的external-vsc来达到,下面给出一个例子:
下面这个例子则是表现为对于外部流量而言,将会一半进入grey分组,一般进入normal分组。最终我们可以将grey分组的weigth变更为100,而normal分组的weight变更为0,即将所有流量导入到grey分组,灰度发布完成。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alpha3
kind: VirtualService
metadata:
name: page-service-external-vsc
spec:
hosts:
- "www.example.com"
http:
- route:
- destination:
host: page-service
subset: grey
weight: 50
- destination:
host: page-service
subset: normal
weight: 50
收尾工作
从上述的方案当中,我们将所有服务根据网络流量来源分为三类,并且通过istio实现了整个业务的灰度发布。然而整个灰度发布还并没有完全结束,我们还需要一点收尾工作。
考虑整个业务刚开始的状态我们有3个Kubernetes service,3个Kubernetes Deployment,每个Deployment的POD都带有了type:normal的标签。
然而现在经过上述方案以后,我们同样有3个Kubernetes service,3个Kubernetes Deployment,但是这里每个Deployment的POD却都带有了type:grey的标签。
所以在经过上述灰度发布以后,我们还要状态恢复为初始值,这有利于我们下一次进行灰度发布。由于对于Coohom项目,在CICD上使用的是Gitlab-ci,所以我们的自动化灰度发布收尾工作深度绑定了Gitlab-ci的脚本,所以这里就不做介绍,各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
结语
以上就是目前Coohom在istio使用上关于灰度发布的一些实践和经验。对于Coohom项目而言,在生产环境中使用istio是从istio正式发布1.0.0版本以后才开始的。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在内网环境使用istio已经将近有半年的时间了,Coohom在内网中从istio0.7.1版本开始使用。内网环境在中长期时间内与生产环境环境架构不一致是反直觉的,一听就不靠谱。然而,恰恰istio 是对业务完全透明的, 它可以看作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生产环境使用istio之前,在内网环境下先上了istio,积累了不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