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把真实的物理设备,映射到虚拟的数据模型,再将数据模型通过建模(或者其它)的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整个流程抽象后可以区分为:
设备信息采集 -> 数据流转 -> 数据模型 -> 前端建模与展示
AWS中这部分称为 Connect 、Model 、Compose
我们如果需要建设数字孪生平台,那么就需要尽量剥离业务属性,尽可能的抽象通用的功能。而剥离业务属性,并不代表完全交给业务实现,而是提供标准化的接入方式,和完善的工具,来帮助业务构建业务属性。
数据流转(Connect)
原始数据到模型数据的转换,定义了从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到数据模型数据的转换规则。可以认为一个过滤器,对原始数据做过滤和处理。
数据模型(Model)
数据模型定义了格式化后的的虚拟数据结构,代表了真实设备在数字化之后的展现形式,是对原始数据的二次整理和组合。 一般是在数字孪生系统中的最小展示单位。
前端建模与展示(Compose)
经过数据流转数据模型的定义后,这里负责定义怎么将数据模型进行展示,即数据模型与前端展示的映射。最终输出可能是数据、图表、3D模型等。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则将整个数字孪生的定义进行了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之后,则是接入方式的标准化,在数据流转、数据模型配置、前端建模中,每一步都涉及到业务属性,而平台需要做的则是将其中所有的业务属性解耦,通过平台提供的工具来导入或生成对应的配置。
要建设完善的数据孪生平台,尽可能的简化业务接入流程和工作量,最主要的是平台工具的完善,一个最基础的数字孪生平台,我认为最少需要有上面的4类工具或功能:
- 数据转换定义,如何快速的将各种不同的设备数据,转换为平台所需要标准化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功能,这里要考虑的是如何兼容各种数据入口,以及标准化数据格式的定义
- 数据处理API,在标准化数据之后,由数据处理API对数据做过滤或处理,理论上平台需要支持简单的脚本功能,以及允许接入外部的扩展服务(通过标准的输入输出)
- 模型定义,定义数字孪生的最小化模型的schema,和物模型类似,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复用
- 模型映射,前面都是数据的处理,那么模型映射需要最终的数据,转换为对应的图表或3D模型,这里理论上需要提供功能完善的建模工具,通过建模工具,创建对应的图表或3D模型,并且关联到对应的数据模型上。
AWS在这里提供了功能很完善的建模工具,并且支持将CAD输出的文件直接导入,复用。
一个完整的业务接入流程应该是:
a. 定义数据转换规则(允许复用同类型的数据源规则)
b. 定义数据处理链路,可以选择平台提供的标准处理功能,或者接入业务自定义处理接口
c. 上面的数据转换规则可以被合并到数据处理链路中
数字孪生价值
AWS中将数字孪生定义为4级,每一级都带来更好的业务价值
L1 Descriptive
很简单,Descriptive,即数字孪生仅仅只是描述真实的设备情况,比如将工厂、办公楼内的各种设备的信息,直接通过图表、3D模型的方式进行展示
L2 Informative
相比于L1,它会提供简单的信息过滤和处理,来获取更的价值信息,比如通过办公楼内的各种传感器、灯、屏幕的状态数据,在经过处理后,可以展示更详细的且更有价值的模型,如平均温度、上课状态等,而通过这些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反向的影响真实设备,比如在时间段内平均温度过高时,打开空调。
L3 Predictive
预测,引入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更深度的处理,来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用于后续的决策的数据依据。比如对整个办公楼的历史设备使用情况、办公室利用率等,预测后续的相关数据,对采购或办公楼建设做决策依据
L4 Living
这个在AWS中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数据孪生形式,符合数字孪生的完整定义。Predictive是使用历史数据来创建预测模型,但是在长时间的运行后,由于训练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会持续下降,与Predictive相比,L4可以自升级,将源源不断的设备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来升级模型,而后提供更准确的预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