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Buffer内幕:从Merge到持久化的操作解析

2023年 8月 5日 48.3k 0

本文为《MySQL归纳学习》专栏的第八篇文章,同时也是关于《MySQL缓存》知识点的第三篇文章。

相关文章:

InnoDB缓冲池揭秘:MySQL中的数据缓存利器

揭秘InnoDB插入缓冲:提升非唯一辅助索引插入性能的秘密武器

MySQL的Change Buffer(变更缓冲)是提升写入性能的秘密武器。本文将深入介绍Change Buffer的作用和重要性,揭示它在MySQL中隐藏的性能加速器。我们将详细讨论Change Buffer的merge操作和持久化操作,帮助你全面理解这项优化技术。同时,我们还将对比Change Buffer和Redo Log的区别,为你揭示它们在性能优化方面的差异。

在学习插入缓冲 insert buffer 时提到过 change buffer,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番。

介绍

InnoDB从1.0.x版本开始引入了change buffer,可以将其视为insert buffer的升级。从这个版本开始,InnoDB存储引擎可以对DML操作——insert、delete、update都进行缓冲,它们分别是:insert buffer、delete buffer、purge buffer。

和insert buffer一样,change buffer适用的对象依然是非唯一的辅助索引。

对一条记录进行update操作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1)将记录标记为删除;

(2)真正将记录删除。

因此delete buffer对应update操作的第一个过程,即将记录标记为删除。purge buffer对应update操作的第二个过程,即将记录真正的删除。同时InnoDB存储引擎提供了参数innodb_change_buffering,用来开启各种buffer选项。该参数的可选值为:inserts、deletes、purges、changes、all、none。inserts、deletes、purges就是前面讨论过的三种情况。changes表示启用inserts和deletes,all表示启用所有,none表示都不启用。

从 InnoDB 1.2.x版本开始,可以通过参数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 来控制 Change Buffer 最大使用内存的数量: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 | 25    |
+-------------------------------+-------+
1 row in set (0.18 sec)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 值默认为25,表示最多使用1/4 的缓冲池内存空间。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参数的最大有效值为50。

关于 change buffer 的状态信息,仍然通过下面命令查看: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作用

当需要更新一个数据页时,如果数据页在内存中就直接更新,而如果这个数据页还没有在内存中的话,在不影响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InnoDB 会将这些更新操作缓存在 change buffer 中,这样就不需要从磁盘中读入这个数据页了。在下次查询需要访问这个数据页的时候,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然后执行 change buffer 中与这个页有关的操作(即后文提到的merge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保证这个数据逻辑的正确性。

buffer pool 的数据页是批量写入的,不是每次数据更新都把内存中的脏页写到磁盘中的,所以不需要 change buffer 来做这个事情。针对数据页的写操作,需要先读到内存中,再写回硬盘,如果想减少这次读操作,就可以直接把写的动作保存在内存(change buffer)中。

关于 change buffer 的位置描述,它作为 insert buffer 的升级,同样不仅仅只存在于缓冲池中,还处于系统表空间中,如下图所示:

img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右边的 System Tablespace 中可以看到持久化 Change Buffer 的空间。

merge与持久化

Change Buffer 中的数据最终还是会刷回到数据所在的原始数据页中,将 change buffer 中的操作应用到原数据页,得到最新结果的过程称为 merge。出现 merge 操作有以下几种情况:

  • 原始数据页加载到 Buffer Pool 时。
  • 系统后台定时触发 merge 操作。
  • MySQL 数据库正常关闭时。

显然,如果能够将更新操作先记录在 change buffer,减少读磁盘,语句的执行速度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而且,数据读入内存是需要占用 buffer pool 的,所以这种方式还能够避免占用内存,提高内存利用率。

Merge 操作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那么持久化操作就是为了数据的持久性。

比如说 merge 操作出现的第一种情况:当原始数据页加载到 buffer pool,接下来将 change buffer 中该数据页的变更进行同步操作,同步结束后,buffer pool 中的数据页就是最新的,后续查询操作可以在缓存中直接命中。但此时磁盘中的数据页还是旧的,一旦缓存内数据丢失,就意味着数据变更丢失,所以还需要持久化操作,将缓存中的数据页持久化到磁盘中。

触发写缓存(Change Buffer)持久化操作有以下几种情况:

  • 数据库空闲时,后台有线程定时持久化

  • 数据库缓冲池不够用时

  • 数据库正常关闭时

  • redo log 写满时

更多详情讲解推荐阅读:写缓冲(change buffer),这次彻底懂了!!!

MySQL 数据库的提速器-写缓存(Change Buffer)

change buffer 和 redo log

了解了 change buffer 的原理后,会发现 redo log 的功能很相似,都是尽量减少随机读写。

现在,我们要在表上执行这个插入语句:

mysql> insert into t(id,k) values(id1,k1),(id2,k2);

这里,我们假设当前 k 索引树的状态,查找到位置后,k1 所在的数据页在内存 (InnoDB buffer pool) 中,k2 所在的数据页不在内存中。下图所示是带 change buffer 的更新状态图。

img

分析这条更新语句,你会发现它涉及了四个部分:内存、redo log(ib_log_fileX)、 数据表空间(t.ibd)、系统表空间(ibdata1)。

关于数据表空间和系统表空间,区别如下:

  • 数据表空间:就是一个个的表数据文件,对应的磁盘文件就是“表名.ibd”;
  • 系统表空间:用来放系统信息,如数据字典等,对应的磁盘文件是“ibdata1”。

上述 SQL 语句的执行顺序如下:

  • Page 1 在内存中,直接更新内存;
  • Page 2 没有在内存中,就在内存的 change buffer 区域,记录下“我要往 Page 2 插入一行”这个信息;
  • 将上述两个动作记入 redo log 中(图中 3 和 4)。
  • 做完上面这些,事务就可以完成了。所以,你会看到,执行这条更新语句的成本很低,就是写了两处内存,然后写了一处磁盘(两次操作合在一起写了一次磁盘),而且还是顺序写的。

    同时,图中的两个虚线箭头,是后台操作,不影响更新的响应时间。

    那在这之后的读请求,要怎么处理呢?比如,我们现在要执行 select * from t where k in (k1, k2)

    如果读语句发生在更新语句后不久,内存中的数据都还在,那么此时的这两个读操作就与系统表空间(ibdata1)和 redo log(ib_log_fileX)无关了。

    img

    从图中可以看到:

  • 读 Page 1 的时候,直接从内存返回。
  • 要读 Page 2 的时候,需要把 Page 2 从磁盘读入内存中,然后应用 change buffer 里面的操作日志,生成一个正确的版本并返回结果。
  • 使用场景

    学习普通索引和唯一索引时详细讲解过,这里不做重复讲解。

    将数据从磁盘读入内存涉及随机 IO 的访问,是数据库里面成本最高的操作之一。change buffer 因为减少了随机磁盘访问,所以对更新性能的提升是会很明显的。

    凡事并无绝对,普通索引和唯一索引的选择还是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比如说写多读少使用 changebuffer 可以加快执行速度(减少数据页磁盘 io);但是,如果业务模型是写后立马会做查询,则会触发 changebuff 立即 merge 到磁盘, 这样 的场景磁盘 io 次数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 changebuffer 的维护代价。

    扩展

    1、MySQL执行update、delete操作会返回影响行数,行数信息是如何得到的

    affected-rows:受影响的行数。这适用于 UPDATEINSERTDELETE 等语句。

    对于 UPDATE 语句,affected-rows 值默认是实际更改的行数。如果在连接到 mysqld 时将 CLIENT_FOUND_ROWS 标志指定为 mysql_real_connect() ,则affected-rows值是“找到”的行数;即由 WHERE 子句匹配。

    在 MySQL 连接时,CLIENT_FOUND_ROWS 是一个连接选项,用于设置返回的受影响行数的行为。默认情况下,CLIENT_FOUND_ROWS 的默认值是禁用的,也就是说,返回的受影响行数是实际修改的行数,而不是找到的行数。

    要查看当前连接的 CLIENT_FOUND_ROWS 设置,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client_found_rows';
    

    这将返回一个结果集,其中包含名为 client_found_rows 的变量以及其当前的值。

    我们再来看看 change buffer 的介绍:当辅助索引页不在缓冲池中时,它会缓存这些页的更改。缓冲的更改可能由 INSERTUPDATEDELETE 操作 (DML) 产生,稍后当其他读取操作将页面加载到缓冲池中时,这些更改将被合并。

    那么如果 update、delete 操作缓存在change buffer中,那么如何返回affected-rows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change buffer 存在与 buffer pool 中,还记得 buffer pool 中存放了哪些内容吗?来看下面这张图:

    img

    既然有索引页,那返回 affected-rows 也就没啥问题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这篇文章,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测试。

    2、change buffer不支持降序索引

    什么是降序索引?

    MySQL支持降序索引:索引定义中的 DESC 不再被忽略,而是导致键值按降序存储。以前,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扫描索引,但会降低性能。降序索引可以按正序扫描,效率更高。当最有效的扫描顺序混合某些列的升序和其他列的降序时,降序索引还使优化器可以使用多列索引。

    CREATE TABLE t (
      c1 INT, c2 INT,
      INDEX idx1 (c1 ASC, c2 ASC),
      INDEX idx2 (c1 ASC, c2 DESC),
      INDEX idx3 (c1 DESC, c2 ASC),
      INDEX idx4 (c1 DESC, c2 DESC)
    );
    

    官网是这样描述的,“如果索引包含降序索引键列或主键包含降序索引列,则辅助索引不支持更改缓冲。”

    由于降序索引的特殊性,Change buffering 机制不能应用于包含降序索引键列的辅助索引或主键索引。这是因为降序索引的插入顺序和索引结构与升序索引不同,导致更改操作的处理方式变得复杂。

    3、change buffer 是否会出现一致性问题?

    答案是不会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数据库异常崩溃,能够从 redo log 中恢复数据;

    (2)写缓冲不只是一个内存结构,它也会被定期刷盘到写缓冲系统表空间;

    (3)数据读取时,有另外的流程,将数据合并到缓冲池;

    相关文章

    JavaScript2024新功能:Object.groupBy、正则表达式v标志
    PHP trim 函数对多字节字符的使用和限制
    新函数 json_validate() 、randomizer 类扩展…20 个PHP 8.3 新特性全面解析
    使用HTMX为WordPress增效:如何在不使用复杂框架的情况下增强平台功能
    为React 19做准备:WordPress 6.6用户指南
    如何删除WordPress中的所有评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