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ode和block
-
文件数据包括元信息与实际数据。
-
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硬盘最小存储单位是“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
-
block(块)
- 连续的八个扇区组成一个block
- 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
-
inode(索引节点)
- 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也叫 i 节点
- 用于存储文件元信息
- 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inode ,至少占用一个bloc
1.1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
1.2inode表结构
每一个inode表记录对应的保存了以下信息:
- inode number 节点号
- 文件类型
- 权限
- UID
- GID
- 链接数(指向这个文件名路径名称个数)
- 该文件的大小和不同的时间戳
- 指向磁盘上文件的数据块指针
- 有关文件的其他数据
如何查看inode号
ls -i 文件名
stat 文件名
有3个时间:
最近访问atime:最后一次查看文件
最近更改mtime:最近更改文件内容的时间,注意:更改完内容之后,ctime也会改变
最近改动ctime:最近更改文件元信息的时间,比如改变权限等
文件是存储在硬盘上的,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
一般连续八个扇区组成一个"块”(block),一个块是4K大小,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个块一个块的读取的。4k一读,8个扇区一读
文件数据包括实际数据与元信息(类似文件属性)。文件数据存储在“块"中,存储文件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创建日期、文件大小、文件权限等)的区域就叫做inode表。 因此,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inode,并且至少占用一个block。du 显示
inode不包含文件名。文件名是存放在目录文件夹当中的。Linux 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录也是一种文件。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或多个文件名。
唯一 同一文件系统() 不同的文件
所以,当用户在Linux系统中试图访问一个文件时,系统会先根据文件名去查找它对应的inode号码: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根据inode信息,看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这个文件的权限;如果有,就指向相对应的数据block,并读取数据。
1.3 硬连接与软连接
硬连接:ln
软连接:ln -s
对比项 | 硬连接 | 软连接 |
---|---|---|
本质 | 本质是同一个文件 | 本质不是同一个文件 |
inode | 相同 | 不同 |
连接数 | 创建新的硬链接,链接数会增加,删除硬链接,链接数减少 | 删除新建不会改变 |
文件夹 | 不支持 | 支持 |
删除源文件 | 只是链接数减一,但链接文件的访问不受影响 | 无法访问连接文件 |
文件类型 | 和源文件相同 | 链接文件,和源文件无关 |
文件大小 | 和源文件相同 | 源文件的路径的长度 |
1.4 文件删除后空间不释放怎么办
删除文件后,如果磁盘空间没有释放,是因为文件正在被其他人打开。 其他人退出使用该文件后空间会被释放。
可以使用 w 命令或 lsof 命令查看是否有人在使用该文件。
1.echo " " > f1.txt //将被打开的文件变成空文件,依赖shell环境
2.cat /dev/null > f1.txt //导入空文件
3.lsof | grep f1.txt //查看被删除的文件和对应PID,之后杀死该进程 kill -9 PID
1.5命令和inode之间的关系
cp 和 inode
cp 命令:
- 分配一个空闲的inode号,在inode表中生成新条目
- 在目录中创建一个目录项,将名称与inode编号关联
- 拷贝数据生成新的文件
rm 命令:
- 硬链接数递减,从而释放的inode号可以被重用
- 把数据块放在空闲列表中
- 删除目录项
- 数据实际上不会马上被删除,但当另一个文件使用数据块时将被覆盖
mv和inode
-
如果mv命令的目标和源在同一设备,
不影响inode表(除时间戳)或磁盘上的数据位置:没有数据被移动!
删除旧的目录对应关系新建目录对应关系
2.日志
2.1日志的功能
用于记录系统、程序运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通过阅读日志,有助于诊断和解决系统故障
2.2常见的一些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位置 | 日志文件说明 |
---|---|
/var/log/messages内核和公共日志 | 它是核心系统日志文件,其中包含了系统启动时的引导信息,以及系统运行时的其他状态消息。I/O 错误、网络错误和其他系统错误都会记录到此文件中。其他信息,比如某个人的身份切换为 root,已及用户自定义安装软件的日志,也会在这里列出。 |
/var/log/cron 计划任务日志 | 记录与系统定时任务相关的曰志 |
/var/log/dmesg 系统引导日志 | 记录了系统在开机时内核自检的信息,也可以使用dmesg命令直接查看内核自检信息 |
/var/log/maillog 邮件日志 | 记录邮件信息的曰志 |
用户日志 | |
/var/log/lastlog | 记录系统中所有用户最后一次的登录时间的曰志。这个文件也是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用Vi 查看。而要使用lastlog命令查看 |
/var/log/secure | 记录验证和授权方面的倍息,只要涉及账户和密码的程序都会记录,比如系统的登录、ssh的登录、su切换用户,sudo授权,甚至添加用户和修改用户密码都会记录在这个日志文件中 |
/var/log/wtmp | 永久记录所有用户的登陆、注销信息,同时记录系统的启动、重启、关机事件。同样,这个文件也是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用Vi查看,而要使用last命令查看 |
/var/tun/ulmp | 记录当前已经登录的用户的信息。这个文件会随着用户的登录和注销而不断变化,只记录当前登录用户的信息。同样,这个文件不能直接用Vi查看,而要使用w、who、users等命令查看 |
日志服务的一般格式
- 事件产生的时间。
- 产生事件的服务器的主机名。
- 产生事件的服务名或程序名。
- 事件的具体信息。
信息的优先级别重要程度
在 Linux 内核中,根据日志消息的重要程度不同,将其分为不同 的优先级别(数字等级越小,优先级越高,消息越重要)。
0 EMERG(紧急):会导致主机系统不可用的情况。
1 ALERT(警告):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解决的问题。
2 CRIT(严重):比较严重的情况。
3 ERR(错误):运行出现错误。
4 WARNING(提醒):可能影响系统功能,需要提醒用户的重要事件。
5 NOTICE(注意):不会影响正常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事件。
6 INFO(信息):一般信息。
7 DEBUG(调试):程序或系统调试信息等
2.3日志文件的分类
- 内核及系统日志
由系统服务rsyslog统一进行管理,日志格式基本相似
- 用户日志
记录系统用户登录及退出系统的相关信息
- 程序日志
由各种应用程序独立管理的日志文件,记录格式不统一
2.4日志文件
- /var/log/secure:系统安全日志,文本格式,应周期性分析
- /var/log/btmp:当前系统上,用户的失败尝试登录相关的日志信息,二进制格式,lastb命令进行查看
- /var/log/wtmp:当前系统上,用户正常登录系统的相关日志信息,二进制格式,last命令可以查看
- /var/log/lastlog:每一个用户最近一次的登录信息,二进制格式,lastlog命令可以查看
- /var/log/dmesg:CentOS7 之前版本系统引导过程中的日志信息,文本格式,开机后的硬件变化将不再记录专用命令dmesg查看,可持续记录硬件变化的情况
- /var/log/boot.log 系统服务启动的相关信息,文本格式
- /var/log/messages :系统中大部分的信息
- /var/log/anaconda : anaconda的日志操作系统安装时安装的软件信息
2.5 rsyslog管理
2.5.1系统日志术语
facility:设施,从功能或程序上对日志进行归类
Priority 优先级别,从低到高排序
参看帮助: man 3 syslog,man logger
服务名称:
服务名称 | 说 明 |
---|---|
auth(LOG AUTH) | 安全和认证相关消息 (不推荐使用authpriv替代) |
authpriv(LOG_AUTHPRIV) | 安全和认证相关消息(私有的) |
cron (LOG_CRON) | 系统定时任务cront和at产生的日志 |
daemon (LOG_DAEMON) | 与各个守护进程相关的曰志 |
ftp (LOG_FTP) | ftp守护进程产生的曰志 |
kern(LOG_KERN) | 内核产生的曰志(不是用户进程产生的) |
Iocal0-local7 (LOG_LOCAL0-7) | 为本地使用预留的服务 |
lpr (LOG_LPR) | 打印产生的日志 |
mail (LOG_MAIL) | 邮件收发信息 |
news (LOG_NEWS) | 与新闻服务器相关的日志 |
syslog (LOG_SYSLOG) | 存syslogd服务产生的曰志信息(虽然服务名称己经改为reyslogd,但是很多配罝依然沿用了 syslogd服务的,所以这里并没有修改服务名称) |
user (LOG_USER) | 用户等级类别的日志信息 |
uucp (LOG_UUCP> | uucp子系统的日志信息,uucp是早期Linux系统进行数据传递的协议,后来 也常用在新闻组服务中 |
2.5.2 rsyslog相关文件
- 配置文件:/etc/rsyslog.conf,/etc/rsyslog.d/*.conf
- 库文件: /lib64/rsyslog/*.so
通常的日志文件的格式:
日志文件有很多,如: /var/log/messages,cron,secure等,基本格式都是类似的
[root@localhost ~]#tail /var/log/messages
Mar 8 00:01:01 localhost systemd: Started Session 69 of user root.
Mar 8 00:01:01 localhost systemd: Starting Session 69 of user root.
Mar 8 00:10:01 localhost systemd: Started Session 70 of user root.
Mar 8 00:10:01 localhost systemd: Starting Session 70 of user root.
Mar 8 00:20:01 localhost systemd: Started Session 71 of user root.
Mar 8 00:20:01 localhost systemd: Starting Session 71 of user root.
2.6日志管理工具journalctl
CentOS 7 以后版,利用Systemd 统一管理所有 Unit 的启动日志。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只用journalctl一个命令,查看所有日志(内核日志和应用日志)。
日志的配置文件:/etc/systemd/journald.conf
实际操作
操作内容
将ssh服务日志的文件单独独立出来,原来的ssh文件在/var/log/secure
操作流程
1.修改ssh的配置文件/etc/ssh/sshd_config,32下一行添加自己的自定义
2.修改/etc/rsyslog.conf配置文件在76行添加自己的文件位置
3.重启一下服务
4.使用ssh连接自己的主机测试
5.查看自己的日志文件是否被建立
网络日志(远程日志功能)具体操作
1.把/etc/rsyslog.conf文件下的19,20 行去#开启,两台都需要关闭
2.在192.168.223.101 这台主机上设置配置文件
#复制54行 改成ip地址
55 *.info;mail.none;authpriv.none;cron.none @@192.168.91.100
#两个@ 代表使用 tcp 一个代表udp
如果修改 的是udp @192.168.223.100
如果要想指定端口 @192.168.223.100:端口号
3.测试写日志进入logger "this is test log from 192.168.91.1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