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实现正则表达式

2023年 8月 18日 49.6k 0

序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几乎无可避免的接触到正则表达式,但很多时候又很容易犯迷糊:

  • 为什么 grep、egrep、grep -P 会有不同的表现?

  • 为什么 Golang 不支持反向引用、零宽断言等特性?

  • 为什么有时贪婪匹配能正常工作,但相似的非贪婪匹配却引起内存暴涨?

以上问题不止一次的使我感到困惑,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好好弄清楚这些。

但本文并不是打算直接告诉大家以上问题的答案,而是想根据前人的理论使用 Golang 从零实现一个 Demo 版的正则表达式。虽然其理论基础和实现都并不复杂,通常在一个周末就可以完全搞定,但动手实现一遍对正则表达式的理解还是有相当大的帮助。

本文的实现依据是论文:swtch.com/~rsc/regex…

即正则表达式转换为 NFA(非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

Golang 官方库 regex 也是依据该篇论文的实现,所以完全弄懂该篇论文也是理解 regex 的关键。

实现代码我放在了仓库:codebase.byted.org/repo/zhoudi…

正则表达式运算

根据龙书介绍,最初的正则表达式包含三种基本运算,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 Kleene 闭包(*)、连接运算(.)、并运算(|)

  • 相同运算符按照左结合运算

注意,此处的点不是通常的匹配“任意字符”的含义。

实际的实现中,都会对正则表达式运算进行大规模扩展。按上述论文我也扩充了两个:

  • 零个或者一个(?)、一个或者多个(+)

  • 其优先级等同于 (*),并按左结合运算。

所以本 Demo 中也会实现上述五中运算(其实还包括了改变运算优先级的())。

状态转换图

每一个正则表达式都能找到对应的 DFA/NFA。以下我列出了五种正则表达式运算符的状态转换图。

其中:

  • s1、s2、s3 表示状态(节点);start、end 表示广义的该状态的前继、后继状态;

  • 状态后的边上如果跟了一个字符,表示该状态需要消耗该字符,才能流转到其后继状态;

  • 状态后的边上如果没有跟字符(即空边,图中红色状态),表示可以直接流转到其后继状态;

  • 白色节点是遇到字符形成的节点;红色节点是遇到操作符形成的节点;

解析正则表达式

在内存中,我们将上面的状态转换图表示成一棵可以形成环的二叉树。树中的每个节点可以对应到正则表达式的一个普通字符、一元运算符(* ? +) 或者 二元运算符( . |)。

因此,我们的第一步是将正则表达式解析成一颗二叉树。树中节点的定义为:

type State struct {
        C          byte     // 字符值
        Out        *State   // 第一个后继
        Out1       *State   // 第二个后继
        LastListID int      // 先忽略该字段
}

如果节点代表普通字符(操作数),C 就为对应需要匹配的字符;

如果节点代表操作符,由于操作符节点不需要直接参与匹配。C 只起标记的作用。

正则表达式的过程,其实类似解析四则运算:如果遇到普通字符,直接生成对应节点;如果遇到操作符,根据优先级对操作数做某种运算。

正则表达式操作符的运算过程,则是改变相应普通字符节点的前继、后继节点指向。

字符分类

做个字符说明,这里把字符分为了如下几类:

  • 左括号 (

  • 右括号 )

  • 一元操作符 * ? +

  • 二运操作符 . |

  • 普通字符

逆波兰表达式

我们首先用逆波兰式,表示出正则表达式,以方便操作符对操作数进行运算(实际生产中都是直接从正则表达式生成解析树)。

如 a.b|c.d 的逆波兰式为:ab.cd.| 。

用 . 在正则表达式中表示连接我感觉很奇怪,我写了一个方法对正则表达式自动加上 . 。也因此同时支持了基本的 () 操作,以能改变运算符之间的优先级。完整代码如下:

// 表达式增加连接符,便于逆波兰式转换
func AddConcatToExp(s string) string {
        res := ""
        for i := 0; i < len(s)-1; i++ {
                first := s[i]
                second := s[i+1]
                if needAddContatChar(first, second) {
                        res += string(first)
                        res += string(ConcatChar)
                } else {
                        res += string(first)
                }
        }
        res += string(s[len(s)-1])
        return res
}

func needAddContatChar(first, second byte) bool {
        if first == RightParenthesis && isLiteralChar(second) {
                return true
        }
        if first == RightParenthesis && second == LeftParenthesis {
                return true
        }
        if (isOneOp(first) || isLiteralChar(first)) &&
                (isLiteralChar(second) || second == LeftParenthesis)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逆波兰式生成算法也很简单,主要是栈操作,就不再赘述,代码帖在这里:

// 转换成逆波兰表达式
func ToPostfix(s string) string {
        res := ""
        cStack := stack.NewStack()
        for i := 0; i < len(s); i++ {
                // fmt.Printf("res:%s, stack:%sn", res, cStack.View())
                // 操作数
                c := s[i]
                if isLiteralChar(c) {
                        res += string(c)
                        continue
                }
                // 左括号
                if c == LeftParenthesis {
                        cStack.Push(c)
                        continue
                }
                // 右括号,一直出栈到左括号
                if c == RightParenthesis {
                        // (a+b*d)*c // abd*+   (+* )
                        for {
                                top := cStack.Pop().(byte)
                                if top == LeftParenthesis {
                                        break
                                }
                                res += string(top)
                        }
                        continue
                }
                // 操作符,出栈更高或者相等优先级的操作符
                for {
                        if cStack.Empty() {
                                break
                        }
                        top := cStack.Top().(byte)
                        if top == LeftParenthesis {
                                break
                        } else if OpPriorityIsGE(top, c) {
                                cStack.Pop()
                                res += string(top)
                        } else {
                                break
                        }
                }
                cStack.Push(c)
        }
        for !cStack.Empty() {
                top := cStack.Pop().(byte)
                res += string(top)

        }
        return res
}

解析树

有了逆波兰表达式后,就可以正式开始生成正则表达式解析树了。从左到右遍历逆波兰表达式:

  • 如果遇到操作数就生成节点并入栈;

  • 如果遇到操作符就从栈顶取出节点、生成一个新的节点、处理节点间链接,并用新节点代替旧节点入栈;

在如下简单的表达式a|b 中,由于 s2、s3 节点在合并到 s1 表示之后,还无法确定指向,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的结构体临时字段来标识所有未确定的指向信息(悬空指针),以方便以后更新。

因为可以同时表示子节点的状态,该结构体是栈操作的真正对象。结构体如下(称作 Frag):

type Frag struct {
        Start *State
        Out   []**State // 指向悬空指针
}

在主体程序的最后我们让树的所有叶子节点指针都指向了终止状态(MatchState)。

解析树的主体程序如下:

func Parse(s string) *State {
        fs := NewFragStack()
        for i := 0; i < len(s); i++ {
                switch s[i] {
                default:
                        parseLiteralChar(fs, s[i])  // 普通字符
                case SplitChar:
                        parseSplitChar(fs, s[i])    // 并操作符 |
                case ConcatChar:
                        parseConcatChar(fs, s[i])   // 链接符 .
                case QuestionChar:    
                        parseQuestionChar(fs, s[i])  // ?
                case PlusChar: // 会在树中形成环
                        parsePlusChar(fs, s[i])      // +
                case StarChar: // 会在树中形成环      
                        parseStarChar(fs, s[i])      // *
                }
        }
        first := fs.Pop()
        patchOutToState(first.Out, MatchState)
        return first.Start
}

主要操作都在相应的解析方法里。各个具体解析方法是整个操作的核心,都是生成一个新的 Frag、处理指向关系、入栈。如并操作(其余不再赘述):

// 并操作 |
func parseSplitChar(fs *FragStack, c byte) {
        e1 := fs.Pop() // 后节点
        e2 := fs.Pop() // 前节点

        start := NewState(c, e2.Start, e1.Start)

        nOut := make([]**State, 0)
        nOut = append(nOut, e2.Out...)
        nOut = append(nOut, e1.Out...)
        f := NewFrag(start, nOut)
        fs.Push(f)
}

匹配正则表达式

由于解析树的每个节点其实是代表了状态转换图的每个状态,所以有了解析树之后,匹配的过程就显的很自然。由于是 NFA ,每一个状态都是一个集合,所以:

  • 首先构建状态转换图的初始状态集合;

  • 读入一个字符,驱动当前状态集合转换到下一个状态集合;

  • 不断重复上一个步骤,直至字符串读入到结尾;

  • 判断状态集合中是否含有终止状态;有则匹配成功,否则匹配失败

主体代码如下:

type List struct {
        s  []*State
        id int
}

func Match(start *State, s string) bool {
        cList := &List{}  // 当前状态集合
        nList := &List{}  // 下一个状态集合

        listid := 0  // 状态消重用的,就是一个状态不能反复加入到当前状态中,不然会死循环
        startList(start, cList, &listid)
        var i int
        for i = 0; i < len(s); i++ {
                step(cList, s[i], nList, &listid)
                cList, nList = nList, cList
        }
        return isMatch(cList)
}

在状态驱动时,如果当前节点是普通字符节点,则可以直接将其子节点放入下一个状态集合;如果当前节点是操作符节点,则应该将操作符节点的子节点放入下一个状态集合。

func addStateToList(l *List, s *State, listid int) {
        if s == nil || s.LastListID == listid {
                return
        }
        s.LastListID = listid
        if s.C == SplitChar {
                addStateToList(l, s.Out, listid)
                addStateToList(l, s.Out1, listid)
                return
        }
        // s 本身加入列表
        l.s = append(l.s, s)
}

测试

观察解析树

我们随便看一个较为复杂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解析树的理解:

  • 正则表达式:ab|c?d*e+

  • 图中 * 只是起占位作用,方便观察整个二叉树结构

  • 图中 | 表示这个节点是一个“操作符节点”

  • 图中小写字母表示节点是一个“普通字符节点”

  • 大写字母和 表示,这个节点位置存在指向父节点的环路

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解析树的结构,操作符节点相对操作数节点的位置,环路的状态等;

image

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知道,在 d* 、e+ 两处存在环路;并且由于 c? 的原因,d* 和 e+ 节点被重复指向了。

测试匹配文本:cddddeee , 可以匹配成功。

相关文章

JavaScript2024新功能:Object.groupBy、正则表达式v标志
PHP trim 函数对多字节字符的使用和限制
新函数 json_validate() 、randomizer 类扩展…20 个PHP 8.3 新特性全面解析
使用HTMX为WordPress增效:如何在不使用复杂框架的情况下增强平台功能
为React 19做准备:WordPress 6.6用户指南
如何删除WordPress中的所有评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