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习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解

2023年 9月 24日 71.9k 0

上一篇文章讲解了HDFS的组成和原理,HDFS是Hadoop框架中负责分布式存储的重要组件,Map/Reduce是Hadoop框架中负责分布式计算的组件,基于它写出来的计算程序,可以运行在成千上万台机器上。本篇主要讲解一下Map/Reduce的编程模型和实现原理。

编程模型

传统的编程模型

在传统的计算编程模型,都是“输入 -> 计算 -> 输出”模型,在这种编程模型中,都是需要程序首先读取到数据,或者用户给这个程序传入一些数据,然后在进行复杂的计算逻辑处理,最后处理的结果在输出到某个地方。

大数据学习-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解-1

在单机时代,这种编程模型被广泛应用在数据计算领域,也诞生了很多数据处理框架,比如Kettle实际上就是遵循了模型。在处理数据量较小的时候问题不大,但数据量大了就有点问题了。

假设输入的数据有PB级别,虽说类似于Kettle这种数据集成框架,都是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来实现的,不会出现PB级别的数据一下子全部都读取到内存的情况,但这种模式会由于下游的处理效率低下(磁盘IO,网络IO,CPU,内存等),影响了上游的读取效率,进而导致整体的计算处理能力低下。

另外,Kettle是通过线程调度的,线程都是基于抢占时间片的方式调度的,所以有可能会导致某些线程很长时间获取不到执行权。

基本传统的计算模型,都是通过线程调度的,线程调度暂无法按需分配CPU,内存,IO等资源,占用的都是主进程的资源,那么某些数据量很大的任务运行会导致数据量少的任务运行受限。

多线程编程模型

大数据学习-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解-2

上述传统编程模型,虽说有线程调度,但是这个线程调度并不能使其中一个计算逻辑并发处理,所以处理效率会低下,那如果每个计算逻辑,都能够并发处理也是可以有效提高运算效率的。

与传统的编程模型相比,整体的架构是不变的,只不过中间的计算逻辑是并发处理的。输入算子读取数据,根据拆分(split)规则,将数据写到不同的队列里,计算逻辑会根据上游拆分出来的队列个数创建相应个数的线程,来并发处理,最后再将计算结果并发写入目标表里。

与传统的编程模型相比,虽说提高了计算的并发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 传统的编程模型该有的问题,还是会存在,虽说运算能力高了,但该存在的问题确实也一个没少,反而更加好资源。
  • 线程更多了,对于CPU的抢占,更容易造成某些线程一直没有机会执行。
  • 拆分规则不固定,数据库分页查询?Hash?Random?还是其他自定义的拆分规则,如何保证负载均衡?
  • 计算逻辑并行了,就需要额外的failover的机制,实现起来更加复杂。
  • 需要通过锁协调,保证线程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
  • 写操作复杂了,如何保证顺序?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
  • 基于多线程编程模型的框架有Datax。Datax为什么会比Kettle数据集成的速率快,实际上Datax就是多线程处理模型,将数据split到不同的channel,然后并发写入到目标库里。同时Datax还提供了failover机制。

    数据驱动型编程模型

    数据驱动是一种思想,数据驱动型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数据驱动定义了data和acton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从action开始,一个action到新的action,不同的action里面可能会触发data的修改。数据驱动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以data的变化为起点,data的变化触发新的action,action改变data之后再触发另一个action。

    大数据学习-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解-3

    现在很多框架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编程来实现的,比如CDC,ELK,Kafka,Pulsar等,MySQL CDC解析Binlog日志,将数据实时同步到Kafka,消费者可以订阅topic,然后对数据进行计算。

    与传统的编程模型和多线程编程模型相比:

  • 数据驱动是通过数据的到达触发计算逻辑。
  • 处理单元之间禁止数据共享。
  • 不需要通过锁协调。
  • 如果想提高处理效率,可以增加topic分区,以及对应的consumer数量。
  • 解耦。
  • Map/Reduce编程模型

    最后一种模型就是Map/Reduce编程模型,它的思想是移动运算,数据是庞大的,而程序要比数据小得多,将数据输入给程序是不划算的,那么就反其道而行之,将程序分发到数据所在的地方进行计算,也就是所谓的移动计算比移动数据更划算。具体方案如下:

  • 将待处理的大规模数据存储在服务器集群的所有服务器上,主要使用 HDFS 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将文件分成很多块(Block),以块为单位存储在集群的服务器上。
  • 大数据引擎根据集群里不同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在每台服务器上启动若干分布式任务执行进程,这些进程会等待给它们分配执行任务。
  • 使用大数据计算框架支持的编程模型进行编程,比如 Hadoop 的 MapReduce 编程模型,或者 Spark 的 RDD 编程模型。应用程序编写好以后,将其打包,MapReduce 和 Spark 都是在 JVM 环境中运行,所以打包出来的是一个 Java 的 JAR 包。
  • 用 Hadoop 或者 Spark 的启动命令执行这个应用程序的 JAR 包,首先执行引擎会解析程序要处理的数据输入路径,根据输入数据量的大小,将数据分成若干片(Split),每一个数据片都分配给一个任务执行进程去处理。
  • 任务执行进程收到分配的任务后,检查自己是否有任务对应的程序包,如果没有就去下载程序包,下载以后通过反射的方式加载程序。走到这里,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移动计算就完成了。
  • 加载程序后,任务执行进程根据分配的数据片的文件地址和数据在文件内的偏移量读取数据,并把数据输入给应用程序相应的方法去执行,从而实现在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中移动计算程序,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并行处理的计算目标。
  • 它与其他编程模型相比:

  • 它是一种特殊的数据驱动,直接丢到数据所在地方,数据到了,我就运算。
  • 分为map和reduce两个阶段。
  • 并发只在同一个作业中发生。
  • 不同作业的数据访问不需要协调。
  • 大数据学习-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解-4

    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地去学习如何使用Map-Reduce编程模型

    Map/Reduce概述

    Hadoop Map/Reduce是一个使用简易的软件框架,一个Map/Reduce 作业(job)通过实现合适的接口或抽象类提供map和reduce函数,再加上其他作业的参数,构成job configuration,然后把输入的数据集切分为若干独立的数据块,由 map任务(task)以完全并行的方式处理它们。框架会对map的输出先进行排序,然后把结果输入给reduce任务。

    Map/Reduce框架由一个单独的master JobTracker 和每个集群节点一个slave TaskTracker共同组成。master负责调度构成一个作业的所有任务,这些任务分布在不同的slave上,master监控它们的执行,重新执行已经失败的任务。而slave仅负责执行由master指派的任务。

    Hadoop的job client提交作业(jar包/可执行程序等)和配置信息给JobTracker,后者负责分发这些软件和配置信息给slave、调度任务并监控它们的执行,同时提供状态和诊断信息给job-client。

    WordCount简单案例

  • 实现Mapper类,实现map函数
  • public class WordCountMapper extends Mapper {
      Text k = new Text();
      IntWritable v = new IntWritable(1);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map(LongWritable key, Text value, Context context)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1 获取一行
        String line = value.toString();
        // 2 切割
        String[] words = line.split(" ");
        // 3 输出
        for (String word : words) {
          k.set(word);
          context.write(k, v);
        }
      }
    }
    
  • 实现Reducer类,实现reduce函数
  • public class WordCountReduce extends Reducer {
    
      private int sum;
      private IntWritable v = new IntWritable();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reduce(Text key, Iterable values, Context context)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1 累加求和
        sum = 0;
        for (IntWritable count : values) {
          sum += count.get();
        }
        // 2 输出
        v.set(sum);
        context.write(key, v);
      }
    }
    
  • 实现启动类
  • public class WordCountDri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1 获取配置信息以及封装任务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new Configuration();
        Job job = Job.getInstance(configuration);
        // 2 设置 jar 加载路径
        job.setJarByClass(WordCountDriver.class);
        // 3 设置 map 和 reduce 类
        job.setMapperClass(WordCountMapper.class);
        job.setReducerClass(WordCountReduce.class);
        // 4 设置 map 输出
        job.setMapOutputKeyClass(Text.class);
        job.setMapOutputValueClass(IntWritable.class);
        // 5 设置最终输出 kv 类型
        job.setOutputKeyClass(Text.class);
        job.setOutputValueClass(IntWritable.class);
        // 6 设置输入和输出路径
        FileInputFormat.setInputPaths(job, new Path(args[0]));
        FileOutputFormat.setOutputPath(job, new Path(args[1]));
        // 7 提交
        boolean result = job.waitForCompletion(true);
        System.exit(result ? 0 : 1);
      }
    }
    

    WordCount流程分析

    • map()函数以key/value作为输入,经过map函数的处理后,产生另一系列key/value作为中间输出写入到本地磁盘,以上图为例:

      • 原始字符串为 Hello WorldBye World
      • 经过map()处理后得到 (Hello, 1), (World, 1), (Bye, 1), (World, 1)
      • Map/Reduce框架会将中间结果写到本地磁盘。
    • MapReduce框架会将这些中间数据按照Key值进行聚合,且Key值相同的数据被统一交给reduce()处理。reduce()函数以key以及对应的value列表作为输入,以上图为例:

      • MapReduce框架会将map()产生的中间数据,从磁盘读取出来,并进行聚合,聚合策略为group by sorting,得到 (Hello,1,0), (World, 1, 1), (Bye, 1, 0)
      • 经过reduce()处理,输出(Hello, 1), (World, 2), (Bye, 1)

    在上述流程分析中,实际上还忽略了几点内容:

  • 如何确定Map Task的数量。
  • 如何确定程序发送到哪个服务器上执行。
  • 如何确定Reduce Task的数量。
  • 数据切分

    数据切分的过程就是确定Map Task数量的过程,Map Reduce框架切分逻辑如下:

      protected long computeSplitSize(long blockSize, long minSize,
                                      long maxSize) {
        return Math.max(minSize, Math.min(maxSize, blockSize));
      }
    

    公式:

    • splitSize = max{minSize, min{maxSize, blockSize}}
    • minSize = max{"mapreduce.input.fileinputformat.split.minsize", 1}
    • maxSize = "mapreduce.input.fileinputformat.split.maxsize"

    对应的代码如下:

    long minSize = Math.max(getFormatMinSplitSize(), getMinSplitSize(job));
    long maxSize = getMaxSplitSize(job);
    
    protected long getFormatMinSplitSize() {
    	return 1;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PLIT_MAXSIZE = 
        "mapreduce.input.fileinputformat.split.maxsiz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PLIT_MINSIZE = 
        "mapreduce.input.fileinputformat.split.minsize";
    
    public static long getMinSplitSize(JobContext job) {
    	return job.getConfiguration().getLong(SPLIT_MINSIZE, 1L);
    }
    
    public static long getMaxSplitSize(JobContext context) {
        return context.getConfiguration().getLong(SPLIT_MAXSIZE, 
                                                  Long.MAX_VALUE);
    }
    

    一旦确定splitSize值后,将文件依次切成大小为splitSize的InputSplit,最后剩下不足splitSize的数据块单独成为一个InputSplit。

    整个split逻辑如下:摘录自 org.apache.hadoop.mapreduce.lib.input.FileInputFormat#getSplits方法。

      public List getSplits(JobContext job) throws IOException {
        StopWatch sw = new StopWatch().start();
        // 获取minSiez
        long minSize = Math.max(getFormatMinSplitSize(), getMinSplitSize(job));
         // 获取maxSize
        long maxSize = getMaxSplitSize(job);
    
        // generate splits
        List splits = new ArrayList();
        List files = listStatus(job);
    
        boolean ignoreDirs = !getInputDirRecursive(job)
          && job.getConfiguration().getBoolean(INPUT_DIR_NONRECURSIVE_IGNORE_SUBDIRS, false);
        for (FileStatus file: files) {
          if (ignoreDirs && file.isDirectory()) {
            continue;
          }
          Path path = file.getPath();
          long length = file.getLen();
          if (length != 0) {
            BlockLocation[] blkLocations;
            if (file instanceof LocatedFileStatus) {
              blkLocations = ((LocatedFileStatus) file).getBlockLocations();
            } else {
              FileSystem fs = path.getFileSystem(job.getConfiguration());
              blkLocations = fs.getFileBlockLocations(file, 0, length);
            }
            if (isSplitable(job, path)) {
              // 获取blockSize
              long blockSize = file.getBlockSize();
              // 计算splitSize
              long splitSize = computeSplitSize(blockSize, minSize, maxSize);
    
              long bytesRemaining = length;
              // 将文件依次切成大小为splitSize的InputSplit
              while (((double) bytesRemaining)/splitSize > SPLIT_SLOP) {
                int blkIndex = getBlockIndex(blkLocations, length-bytesRemaining);
                splits.add(makeSplit(path, length-bytesRemaining, splitSize,
                            blkLocations[blkIndex].getHosts(),
                            blkLocations[blkIndex].getCachedHosts()));
                bytesRemaining -= splitSize;
              }
              // 剩下不足splitSize的数据块单独成为一个InputSplit
              if (bytesRemaining != 0) {
                int blkIndex = getBlockIndex(blkLocations, length-bytesRemaining);
                splits.add(makeSplit(path, length-bytesRemaining, bytesRemaining,
                           blkLocations[blkIndex].getHosts(),
                           blkLocations[blkIndex].getCachedHosts()));
              }
            } else { // not splitable
              if (LOG.isDebugEnabled()) {
                // Log only if the file is big enough to be splitted
                if (length > Math.min(file.getBlockSize(), minSize)) {
                  LOG.debug("File is not splittable so no parallelization "
                      + "is possible: " + file.getPath());
                }
              }
              splits.add(makeSplit(path, 0, length, blkLocations[0].getHosts(),
                          blkLocations[0].getCachedHosts()));
            }
          } else { 
            //Create empty hosts array for zero length files
            splits.add(makeSplit(path, 0, length, new String[0]));
          }
        }
        // Save the number of input files for metrics/loadgen
        job.getConfiguration().setLong(NUM_INPUT_FILES, files.size());
        sw.stop();
        if (LOG.isDebugEnabled()) {
          LOG.debug("Total # of splits generated by getSplits: " + splits.size()
              + ", TimeTaken: " + sw.now(TimeUnit.MILLISECONDS));
        }
        return splits;
      }
    

    如何选择节点

    从上述数据切分的代码里可以看到,InputSplit对象包含四个属性,分别是文件名,起始位置,Split长度和节点列表。Hadoop将数据本地性按照代价划分为三个等级:Node、Rack和Any。任务本地性指的是先让资源空闲的节点处理本节点的数据,如果节点上没有可处理的数据,则处理同一台机架上其他节点的数据,最差情况就是处理其他机架上的数据。

    在上篇HDFS的组成和原理一文中,讲解了Hadoop的机架感知原理,实际上也同样适用于Map/Reduce框架,还是就近原则分配执行节点。

    Sort

    MapReduce的Sort分为两种:

    • Map Task中Spilt数据的排序

      • 数据写入本地磁盘之前,先要对数据进行一次本地排序
      • 快排算法
      • 排序先按照分区编号partition进行排序,然后按照key进行排序。经过排序后,数据以分区为单位聚集在一起, 且同一分区内所有数据按照key有序
    • ReduceTask中数据排序

      • Reduce Task对所有数据进行排序
      • 归并排序算法
      • 小顶堆
      • Sort和Reduce可并行进行

    Shuffle

    在map输出与reduce输入之间,MapReduce计算框架处理数据合并与连接操作,这个操作有个专门的词汇叫shuffle。那到底什么是shuffle?shuffle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

    每个Map Task在写入本地磁盘前会进行partition排序,保证partition内的key相同且有序,对Map产生的每个进行Reduce分区选择,然后通过HTTP通信发送给对应的Reduce进程。这样不管Map位于哪个服务器节点,相同的Key一定会被发送给相同的Reduce进程。

    Reduce任务进程对收到的进行排序和合并,相同的Key放在一起,组成一个传递给Reduce执行。这样的过程就是Shuffle的过程。

    MapReduce架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Map/Reduce的基本架构,同HDFS一样,也是需要分为1.0架构和2.0架构

    MapReduce1.x架构

    大数据学习-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解-5

    在MapReduce1.0架构中,主要有三种角色:

    • Job Tracker
      • 负责集群资源监控和作业调度
      • 通过心跳监控所有TaskTracker的健康状况
      • 监控Job的运行情况、执行进度、资源使用,交由任务调度器负责资源分配
      • 任务调度器可插拔:FIFO Scheduler、Capacity Scheduler
    • Task Tracker
      • 具体执行Task的单元
      • 以slot为单位等量划分本节点的资源,分为Map Slot和Reduce Slot
      • 通过心跳周期性向JobTracker汇报本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和任务运行进度
      • 接收JobTracker的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启动新任务、杀死任务等)
      • 通常与HDFS的DataNode节点分配在同一个节点。
    • Client
      • 提交用户编写的程序到集群
      • 查看Job运行状态

    与HDFS一样大致也是两种角色,NameNode和DataNode

    Spark也是两种角色,Driver和Executor

    Flink也是两种角色,JobManager和TaskManager

    这些大数据框架,不管是存储还是计算,基本都是Master/Worker架构,Master一个负责元数据的管理,监控管理等,Worker负责处理存储或者计算。

    MapReduce运行原理

    大数据学习-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解-6

  • Hadoop Client将用户作业JAR包存储在HDFS中,将来这些JAR包会分发给Hadoop集群中的服务器执行MapReduce计算。
  • Hadoop Client提交job作业给JobTracker。
  • JobTracker根据作业调度策略创建JobInProcess树,每个作业都会有一个自己的JobInProcess树
  • JobInProcess根据输入数据分片数目(通常情况就是数据块的数目)和设置的Reduce数目创建相应数量的TaskInProcess。
  • TaskTracker进程和JobTracker进程进行定时通信。
  • 如果TaskTracker有空闲的计算资源(有空闲CPU核心),JobTracker就会给它分配任务。分配任务的时候会根据TaskTracker的服务器名字匹配在同一台机器上的数据块计算任务给它,使启动的计算任务正好处理本机上的数据,以实现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移动计算比移动数据更划算”。
  • TaskTracker收到任务后根据任务类型(是Map还是Reduce)和任务参数(作业JAR包路径、输入数据文件路径、要处理的数据在文件中的起始位置和偏移量、数据块多个备份的DataNode主机名等),启动相应的Map或者Reduce进程。
  • Map或者Reduce进程启动后,检查本地是否有要执行任务的JAR包文件,如果没有,就去HDFS上下载,然后加载Map或者Reduce代码开始执行。
  • 如果是Map进程,从HDFS读取数据(通常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存储在本机);如果是Reduce进程,将结果数据写出到HDFS。
  • JobTracker

    作业控制

    JobTracker在其内部以“三层多叉树”的方式描述和跟踪每个作业的运行状态

    大数据学习-MapReduce编程模型详解-7

    资源管理

    JobTracker不断接收各个TaskTracker周期性发送过来的资源量和任务状态等信息,为 TaskTracker分配最合适的任务。
    Hadoop引入了“slot”概念表示各个节点上的计算资源。为了简化资源管理,Hadoop将各个节 点上的资源(CPU、内存和磁盘等)等量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用一个slot表示,同时规定一个Task 可根据实际需要占用多个slot。
    三级调度模型:

  • 选择一个队列
  • 选择一个作业
  • 选择一个任务
  • 容错机制

    作业恢复的机制处理比较简单。每个新的作业(Job)会在JobTracker的工作目录下为该作业 创建一个以该作业的JobId为命名的目录,目录底下放该作业的Job-info和JobToken文件 。如果该作业成功运行结束,那么就会在作业的Cleanup工作中删除掉该文件夹。

    所以,当某个时刻JobTracker如果突然因为故障重启了,那么该工作目录下如果JobId工作 目录,就说明重启之前还有作业未运行结束(因为运行结束的Job都会把自己的目录清除掉 ),此时就会把目录中包含的作业重新提交运行,并且JobTracker会把这些重新提交运行 的Job的Id信息通过心跳信息的回复告知TaskTracker。

    那些之前就已经运行在TaskTracker上的任务就是根据TaskID和JobID来更新JobTracker中 的作业和任务的信息状态的。原本就正在运行的任务仍然能够正常的更新JobTracker。已 经运行结束的Task会把新提交的作业的Task直接更新为运行结束。

    TaskTracker

    心跳机制

    心跳是JobTracker和TaskTracker的桥梁,它实际上是一个RPC函数,TaskTracker周 期性的调用该函数汇报节点和任务状态信息,从而形成心跳。在Hadoop中,心跳主要有三个作用:

  • 判断TaskTracker是否活着
  • 及时让JobTracker获取各个节点上的资源使用情况和任务运行状态
  • 为TaskTracker分配任务
  • JobTracker与TaskTracker之间采用了Pull而不是Push模型,是JobTracker不会主动向TaskTracker发送任何信息,而是由TaskTracker主动通过周期性的调用RPC函数发送心跳领取属于自己的消息,JobTracker只能通过心跳应答的形式为各个TaskTracker分配任务。

    容错机制

    如果一个TaskTracker故障了,那我们把该TaskTracker上所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任务杀 掉,并将它们重新加入任务等待队列中,以便被调度到其他健康节点上重新运行。

    条件1 Task所属Job处于运行或者等待状态。

    条件2 未运行完成的Task或者Reduce Task数目不为零的作业中已运行完成的Map Task 。

    所有运行完成的Reduce Task和无Reduce Task的Job中已运行完成的Map Task无须重新 运行,因为它们将结果直接写入HDFS中。

    MapReduce2.x架构

    Hadoop在2.x时代,引入了YARN,HDFS HA,Federation。

    MapReduce1.x架构,JobTracker包含了作业控制和资源管理两个管理,2.0架构中,就将这两个功能模块移交给了YARN。

    实际上,YARN是一个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它的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支持MapReduce一种计算框架,而是朝着对多种框架进行统一管理的方向发展。例如Flink,Spark等计算框架都可以运行在Yarn。关于Yarn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学习。

    相关文章

    JavaScript2024新功能:Object.groupBy、正则表达式v标志
    PHP trim 函数对多字节字符的使用和限制
    新函数 json_validate() 、randomizer 类扩展…20 个PHP 8.3 新特性全面解析
    使用HTMX为WordPress增效:如何在不使用复杂框架的情况下增强平台功能
    为React 19做准备:WordPress 6.6用户指南
    如何删除WordPress中的所有评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