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面试官:LinkedHashMap是怎么保证元素有序的?

2023年 11月 27日 186.8k 0

阿里的上下班时间是1095,这么忙也不能耽误更新《解读Java源码专栏》,在这个系列中,我将手把手带着大家剖析Java核心组件的源码,内容包含集合、线程、线程池、并发、队列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设计思想和实现细节,轻松应对工作面试。

这是解读Java源码系列的第五篇,将跟大家一起学习Java中比较神秘的数据结构 - LinkedHashMap。

引言

新手程序员在使用HashMap的时候,会有个疑问,为什么存到HashMap中的数据不是有序的?

这其实跟HashMap的底层设计有关,HashMap并不是像ArrayList那样,按照元素的插入顺序存储。而是先计算key的哈希值,再用哈希值对数组长度求余,算出数组下标,存储到下标所在的位置,如果该位置上存在链表或者红黑树,再把这个元素插入到链表或者红黑树上面。

这样设计,可以实现快速查询,也就牺牲了存储顺序。因为不同key的哈希值差别很大,所以在数组中存储是无序的。

然而,有时候我们在遍历HashMap的时候,又希望按照元素插入顺序迭代,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实现这个需求?

有的,就是今天的主角LinkedHashMap,不但保证了HashMap的性能,还实现了按照元素插入顺序或者访问顺序进行迭代。

在这篇文章中,你将学到以下内容:

  • LinkedHashMap与HashMap区别?
  • LinkedHashMap特点有哪些?
  • LinkedHashMap底层实现原理?
  • 怎么使用``LinkedHashMap实现 LRU 缓存?
  • 简介

    LinkedHashMap继承自HashMap,是HashMap的子类,内部额外维护了一个双链表,来保证元素的插入顺序或访问顺序,用空间换时间。 与HashMap相比,LinkedHashMap有三个优点:

  • 维护了元素插入顺序,支持以元素插入顺序进行迭代。
  • 维护了元素的访问顺序,支持以元素访问顺序进行迭代。最近访问或者更新的元素,会被移动到链表末尾,类似于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当面试的时候,手写LRU缓存,需要用到或者参考LinkedHashMap。
  • 迭代效率更高,迭代LinkedHashMap的时候,不需要遍历整个数组,只需遍历双链表即可,效率更高。
  • 图片图片

    类属性

    public class LinkedHashMap extends HashMap implements Map {
    
        /**
         * 头节点
         */
        transient Entry head;
    
        /**
         * 尾节点
         */
        transient Entry tail;
    
        /**
         * 迭代排序方式,true表示按照访问顺序,false表示按照插入顺序
         */
        final boolean accessOrder;
    
        /**
         * 双链表的节点类
         */
        static class Entry extends HashMap.Node {
            /**
             * 双链表的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
             */
            Entry before, after;
    
            /**
             * 构造双链表的节点
             *
             * @param hash 哈希值
             * @param key  键
             * @param value 值
             * @param next 后继节点
             */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

    可以看出LinkedHashMap继承自HashMap,在HashMap的单链表Node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前驱节点before、后继节点after、头节点head、尾节点tail,扩展成了双链表节点Entry,并记录了迭代排序方式accessOrder。

    初始化

    LinkedHashMap常见的初始化方法有四个方法:

  • 无参初始化
  • 指定容量大小的初始化
  • 指定容量大小、负载系数的初始化
  • 指定容量大小、负载系数、迭代顺序的初始化
  • /**
     * 无参初始化
     */
    Map map1 = new LinkedHashMap();
    
    /**
     * 指定容量大小的初始化
     */
    Map map2 = new LinkedHashMap(16);
    
    /**
     * 指定容量大小、负载系数的初始化
     */
    Map map3 = new LinkedHashMap(16, 0.75f);
    
    /**
     * 指定容量大小、负载系数、迭代顺序的初始化
     */
    Map map4 = new LinkedHashMap(16, 0.75f, true);

    再看一下构造方法的底层实现:

    /**
     * 无参初始化
     */
    public LinkedHashMap() {
        super();
        accessOrder = false;
    }
    
    /**
     * 指定容量大小的初始化
     */
    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
        super(initialCapacity);
        accessOrder = false;
    }
    
    /**
     * 指定容量大小、负载系数的初始化
     *
     * @param initialCapacity 初始容量
     * @param loadFactor      负载系数
     */
    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accessOrder = false;
    }
    
    /**
     * 指定容量大小、负载系数、迭代顺序的初始化
     *
     * @param initialCapacity 初始容量
     * @param loadFactor      负载系数
     * @param accessOrder     迭代顺序,true表示按照访问顺序,false表示按照插入顺序
     */
    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boolean accessOrder) {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this.accessOrder = accessOrder;
    }

    LinkedHashMap的构造方法底层都是调用的HashMap的构造方法,迭代顺序accessOrder默认是false,表示按照元素插入顺序迭代,可以在初始化LinkedHashMap的时候指定为 true,表示按照访问顺序迭代。

    put源码

    LinkedHashMap的put方法完全使用的是HashMap的put方法,并没有重新实现。不过HashMap中定义了一些空方法,留给子类LinkedHashMap去实现。 有以下三个方法:

    public class HashMap {
        
        /**
         * 在访问节点后执行的操作
         */
        void afterNodeAccess(Node p) {
        }
    
        /**
         * 在插入节点后执行的操作
         */
        void afterNodeInsertion(boolean evict) {
        }
    
        /**
         * 在删除节点后执行的操作
         */
        void afterNodeRemoval(Node p) {
        }
        
    }

    在HashMap的put源码中就调用前两个方法:

    图片图片

    看一下afterNodeInsertion()方法的源码,看一下再插入节点后要执行哪些操作? 在插入节点后,只执行了一个操作,就是判断是否删除最旧的节点。removeEldestEntry()方法默认返回false,表示不需要删除节点。我们也可以重写removeEldestEntry()方法,当元素数量超过阈值时,返回true,表示删除最旧的节点。

    /**
     * 在插入节点后执行的操作(删除最旧的节点)
     */
    void afterNodeInsertion(boolean evict) {
        Entry first;
        // 判断是否需要删除当前节点
        if (evict && (first = head) != null && removeEldestEntry(first)) {
            K key = first.key;
            // 调用HashMap的删除节点的方法
            removeNode(hash(key), key, null, false, true);
        }
    }
    
    /**
     * 是否删除最旧的节点,默认是false,表示不删除
     */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 eldest) {
        return false;
    }

    创建节点

    由于afterNodeInsertion()方法并没有把新节点插入到双链表中,所以LinkedHashMap又重写创建节点的newNode()方法,在newNode()方法中把新节点插入到双链表。

    public class LinkedHashMap extends HashMap implements Map {
    
        /**
         * 创建链表节点
         */
        @Override
        Node new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 e) {
            // 1. 创建双链表节点
            LinkedHashMap.Entry p = new LinkedHashMap.Entry(hash, key, value, e);
            // 2. 追加到链表末尾
            linkNodeLast(p);
            return p;
        }
    
        /**
         * 创建红黑树节点
         */
        @Override
        TreeNode newTree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 next) {
            // 1. 创建红黑树节点
            TreeNode p = new TreeNode(hash, key, value, next);
            // 2. 追加到链表末尾
            linkNodeLast(p);
            return p;
        }
    
        /**
         * 追加到链表末尾
         */
        private void linkNodeLast(LinkedHashMap.Entry p) {
            LinkedHashMap.Entry last = tail;
            tail = p;
            if (last == null) {
                head = p;
            } else {
                p.before = last;
                last.after = p;
            }
        }
    }

    get源码

    再看一下 get 方法源码,LinkedHashMap的 get 方法是直接调用的HashMap的get方法逻辑,在获取到value 后,判断 value 不为空,就执行afterNodeAccess()方法逻辑,把该节点移动到链表末尾,afterNodeAccess()方法逻辑在前面已经讲过。

    /**
     * get方法入口
     */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 e;
        // 直接调用HashMap的get方法源码
        if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return null;
        }
        // 如果value不为空,并且设置了accessOrder为true(表示迭代顺序为访问顺序),就执行访问节点后的操作
        if (accessOrder) {
            afterNodeAccess(e);
        }
        return e.value;
    }

    看一下afterNodeAccess()方法的源码实现,看一下在访问节点要做哪些操作?afterNodeAccess()方法的逻辑也很简单,核心逻辑就是把当前节点移动到链表末尾,分为三步:

  • 断开当前节点与后继节点的连接
  • 断开当前节点与前驱节点的连接
  • 把当前节点插入到链表末尾
  • /**
     * 在访问节点后执行的操作(把节点移动到链表末尾)
     */
    void afterNodeAccess(Node e) {
        Entry last;
        // 当accessOrder为true时,表示按照访问顺序,这时候才需要更新链表
        // 并且判断当前节点不是尾节点
        if (accessOrder && (last = tail) != e) {
            Entry p = (Entry) e, b = p.before, a = p.after;
            // 1. 断开当前节点与后继节点的连接
            p.after = null;
            if (b == null) {
                head = a;
            } else {
                b.after = a;
            }
            // 2. 断开当前节点与前驱节点的连接
            if (a != null) {
                a.before = b;
            } else {
                last = b;
            }
            // 3. 把当前节点插入到链表末尾
            if (last == null) {
                head = p;
            } else {
                p.before = last;
                last.after = p;
            }
            tail = p;
            ++modCount;
        }
    }

    remove源码

    LinkedHashMap的 remove 方法完全使用的是 HashMap 的 remove 方法,并没有重新实现。不过 HashMap的 remove 中调用了afterNodeRemoval�(),执行删除节点后逻辑,LinkedHashMap重写了该方法的逻辑。

    图片图片

    /**
     * 在删除节点后执行的操作(从双链表中删除该节点)
     */
    void afterNodeRemoval(Node e) {
        LinkedHashMap.Entry p =
                (LinkedHashMap.Entry) e, b = p.before, a = p.after;
        p.before = p.after = null;
        // 1. 断开当前节点与前驱节点的连接
        if (b == null) {
            head = a;
        } else {
            b.after = a;
        }
        // 2. 断开当前节点与后继节点的连接
        if (a == null) {
            tail = b;
        } else {
            a.before = b;
        }
    }

    总结

    现在可以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 LinkedHashMap与HashMap区别?
  • 答案:LinkedHashMap继承自HashMap,是HashMap的子类。

  • LinkedHashMap特点有哪些?
  • 答案:除了保证了与HashMap一样高效的查询和插入性能外,还支持以插入顺序或者访问顺序进行迭代访问。

  • LinkedHashMap底层实现原理?
  • 答案:LinkedHashMap底层源码都是使用了HashMap的逻辑实现,使用双链表维护元素的顺序,并重写了以下三个方法:

  • afterNodeAccess(),在访问节点后执行的操作
  • afterNodeInsertion(),在插入节点后执行的操作。
  • afterNodeRemoval(),在删除节点后执行的操作。
  • 怎么使用``LinkedHashMap实现 LRU 缓存?
  • 答案:由于LinkedHashMap内部已经实现按照访问元素的迭代顺序,所以只需复用LinkedHashMap的逻辑,继承LinkedHashMap,重写removeEldestEntry()方法。

    import java.util.Linked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
     * @author 一灯架构
     * @apiNote 使用LinkedHashMap实现LRU缓存
     */
    public class LRUCache extends LinkedHashMap {
    
        /**
         * 缓存容量大小
         */
        private final int capacity;
    
        /**
         * 构造方法
         *
         * @param capacity 缓存容量大小
         */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 底层使用LinkedHashMap的构造方法
            super(capacity, 0.75f, true);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
         * 当缓存容量达到上限时,移除最久未使用的节点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 eldest) {
            return size() > capacit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RUCache cache = new LRUCache(3);
            cache.put(1, "One");
            cache.put(2, "Two");
            cache.put(3, "Three");
            System.out.println(cache); // 输出: {1=One, 2=Two, 3=Three}
    
            cache.get(2);
            System.out.println(cache); // 输出: {1=One, 3=Three, 2=Two}
    
            cache.put(4, "Four");
            System.out.println(cache); // 输出: {3=Three, 2=Two, 4=Four}
        }
    }

    相关文章

    JavaScript2024新功能:Object.groupBy、正则表达式v标志
    PHP trim 函数对多字节字符的使用和限制
    新函数 json_validate() 、randomizer 类扩展…20 个PHP 8.3 新特性全面解析
    使用HTMX为WordPress增效:如何在不使用复杂框架的情况下增强平台功能
    为React 19做准备:WordPress 6.6用户指南
    如何删除WordPress中的所有评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