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ySQL优化(索引优化)
1.1 优化简介
MySQL性能调优是指通过对MySQL数据库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执行速度、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的过程。MySQL是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针对MySQL的性能调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查询优化:通过分析和优化查询语句,包括使用合适的索引、避免全表扫描、优化JOIN操作等,以提高查询性能。
2、索引优化:合理设计和使用索引,包括选择合适的列作为索引、创建复合索引、删除不必要的索引等,以加快数据检索速度。
3、配置优化:调整MySQL的配置参数,如缓冲区大小、并发连接数、线程池大小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负载和硬件环境。
4、内存管理:合理配置MySQL的内存使用,包括设置合适的缓冲池大小、排序缓冲区大小、临时表空间大小等,以提高内存利用率和减少磁盘IO。
5、存储引擎选择: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如InnoDB、MyISAM等,并针对不同存储引擎进行相应的优化。
6、数据库设计优化:合理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字段类型和关系,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查询效率。
以上只是MySQL性能调优的一些常见方面,具体的调优策略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综合考虑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和应用程序等因素,可以全面提升MySQL数据库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1.2 性能分析(EXPLAIN)
1.2.1 EXPLAIN简介
查看SQL执行计划:使用EXPLAIN关键字可以模拟优化器执行SQL查询语句,从而知道MySQL是如何处理你的SQL语句的。分析你的查询语句或是表结构的性能瓶颈。
用法:
EXPLAIN + SQL语句
1.2.2 数据准备
USE atguigudb;
CREATE TABLE t1(id INT(10) AUTO_INCREMENT, content VARCHAR(100) NULL, PRIMARY KEY (id));
CREATE TABLE t2(id INT(10) AUTO_INCREMENT, content VARCHAR(100) NULL, PRIMARY KEY (id));
CREATE TABLE t3(id INT(10) AUTO_INCREMENT, content VARCHAR(100) NULL, PRIMARY KEY (id));
CREATE TABLE t4(id INT(10) AUTO_INCREMENT, content1 VARCHAR(100) NULL, content2 VARCHAR(100) NULL, PRIMARY KEY (id));
CREATE INDEX idx_content1 ON t4(content1); -- 创建普通索引
# 以下新增sql多执行几次,以便演示
INSERT INTO t1(content) VALUES(CONCAT('t1_',FLOOR(1+RAND()*1000)));
INSERT INTO t2(content) VALUES(CONCAT('t2_',FLOOR(1+RAND()*1000)));
INSERT INTO t3(content) VALUES(CONCAT('t3_',FLOOR(1+RAND()*1000)));
INSERT INTO t4(content1, content2) VALUES(CONCAT('t4_',FLOOR(1+RAND()*1000)), CONCAT('t4_',FLOOR(1+RAND()*1000)));
1.2.3 EXPLAIN结果字段说明
table
单表:显示这一行的数据是关于哪张表的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多表:关联查询中,显示在执行计划第一行的是驱动表,第二行是被驱动表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WHERE t1.id = t2.id;
id
在一个完整的查询语句中,每个SELECT关键字,都对应一个唯一的id。同时通过id也可以知道操作表的顺序。
id相同: 一个SELECT,id都是1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t3;
**id不同:**三个SELECT,id是1、2、3
EXPLAIN SELECT t1.id FROM t1 WHERE t1.id =(
SELECT t2.id FROM t2 WHERE t2.id =(
SELECT t3.id FROM t3 WHERE t3.content = 't3_479'
)
);
注意:如果t3表查询无结果,则table列t1和t2处为NULL
**注意:**查询优化器可能对涉及子查询的语句进行优化,转为连接查询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content IN (SELECT content FROM t2 WHERE content = 'a');
id为NULL: 把t1和t2的查询结果合并,并创建名为<union1,2>的临时表,然后对结果去重 把t1和t2的查询结果合并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UNION SELECT * FROM t2;
因此包含UNION ALL的执行计划中就没有这条记录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UNION ALL SELECT * FROM t2;
UNION:使用UNION操作符时,会将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集合并,并去除重复的行。即,如果多个SELECT语句返回了相同的行,则只保留一行。
UNION ALL:使用UNION ALL操作符时,也会将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集合并,但不去除重复的行。即,如果多个SELECT语句返回了相同的行,则全部保留。
小结:
- id如果相同,可以认为是一组,
从上往下顺序执行
- 在所有组中,
id值越大,越先执行
- 关注点:每个id号码,表示一次独立的查询,
一个sql的查询趟数越少越好
select_type
查询的类型,主要是用于区别普通查询、联合查询、子查询等的复杂查询。
**SIMPLE:**简单查询,查询中不包含子查询或者UNION。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PRIMARY:**主查询,查询中若包含子查询,则最外层查询被标记为PRIMARY。
**SUBQUERY:**子查询,在SELECT或WHERE列表中包含了子查询。
EXPLAIN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 = ( SELECT id FROM t2 WHERE content= 'a');
DEPENDENT SUBQUREY:如果包含了子查询,并且查询语句不能被优化器转换为连接查询,并且子查询是相关子查询(子查询基于外部数据列),则子查询就是DEPENDENT SUBQUREY。
EXPLAIN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 = ( SELECT id FROM t2 WHERE content = t3.content);
UNCACHEABLE SUBQUREY: 表示一个子查询(subquery)被标记为无法缓存。在某些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查询优化器会尝试将查询结果缓存起来以提高性能,但对于被标记为UNCACHEABLE的子查询,查询优化器将不会缓存其结果。
EXPLAIN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 = ( SELECT id FROM t2 WHERE content = @@character_set_server);
UNION: 对于包含UNION或者UNION ALL的查询语句,除了最左边的查询是PRIMARY,其余的查询都是UNION。
UNION RESULT: UNION会对查询结果进行查询去重,MYSQL会使用临时表来完成UNION查询的去重工作,针对这个临时表的查询就是"UNION RESULT"。
EXPLAIN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 = 1
UNION
SELECT * FROM t2 WHERE id = 1;
DEPENDENT UNION: 子查询中的UNION或者UNION ALL,除了最左边的查询是DEPENDENT SUBQUREY,其余的查询都是DEPENDENT UNION。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content IN
(
SELECT content FROM t2
UNION
SELECT content FROM t3
);
DERIVED: 在包含**派生表(子查询在from子句中)**的查询中,MySQL会递归执行这些子查询,把结果放在临时表里。
EXPLAIN SELECT * FROM (
SELECT content, COUNT(*) AS c FROM t1 GROUP BY content
) AS derived_t1 WHERE c > 1;
这里的****就是在id为2的查询中产生的派生表。
type
type字段表示了查询操作的访问类型,用于描述查询引擎在执行查询时使用的访问方法。
ALL: 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将遍历全表以找到匹配的行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index:表示全索引扫描,即遍历整个索引树来获取结果,而不需要回表查找数据。
EXPLAIN SELECT content1 FROM t4;
EXPLAIN SELECT id FROM t1;
range: 只检索给定范围的行,使用一个索引来选择行。key 列显示使用了哪个索引,一般就是在你的where语句中出现了between、<、>、in等的查询。这种范围扫描索引扫描比全表扫描要好,因为它只需要开始于索引的某一点,而结束于另一点,不用扫描全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id > 2;
ref: 表示使用了非唯一索引进行的等值比较,可能返回多个匹配的行。
EXPLAIN SELECT * FROM t4 WHERE content1 = 'a';
**eq_ref:**表示使用了连接(join)查询,并且连接条件是通过唯一索引进行的等值比较。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WHERE t1.id = t2.id;
system:表示只有一行数据的表,这是最快的访问方式。
CREATE TABLE t(i int) Engine=MyISAM;
INSERT INTO t VALUES(1);
EXPLAIN SELECT * FROM t;
possible_keys 和 key
1、possible_keys表示执行查询时可能用到的索引,一个或多个。 查询涉及到的字段上若存在索引,则该索引将被列出,但不一定被查询实际使用。
2、keys表示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id FROM t1 WHERE id = 1;
key_len
表示索引使用的字节数,根据这个值可以判断索引的使用情况,检查是否充分利用了索引,针对联合索引值越大越好。
如何计算:
1、先看索引上字段的类型。比如:int=4 ; varchar(20) =20 ; char(20) =20
2、如果是varchar或者char这种字符串字段,视字符集要乘不同的值,比如utf8要乘 3(MySQL5.7),如果是utf8mb4要乘4,GBK要乘2
3、varchar这种动态字符串要加2个字节
4、允许为空的字段要加1个字节
CREATE TABLE `t_emp`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empno` INT NOT NULL , -- 可以使用随机数字,或者从1开始的自增数字,不允许重复
`name` VARCHAR(20) DEFAULT NULL, -- 随机生成,允许姓名重复 20 * 4 + 2 + 1= 83
`age` INT(3) DEFAULT NULL, -- 区间随机数 4 + 1
`deptId` INT(11) DEFAULT NULL, -- 1-1w之间随机数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age_name ON t_emp(age, `name`);
-- 测试1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age = 30 AND `name` = 'ab%';
-- 测试2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age = 30;
ref
ref字段表示连接操作中使用的索引列。
const: 与索引列进行等值比较的东西是啥,const表示一个常数
EXPLAIN SELECT * FROM t4 WHERE content1 = 'a';
ref=atguigudb.t1.id 关联查询时出现,t2表和t1表的哪一列进行关联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t2 WHERE t1.id = t2.id;
rows
rows字段的值是一个估计值,表示查询操作在执行时可能会扫描的行数。这个估计值是根据统计信息和查询优化器的算法得出的,并不是实际执行时的准确值。它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评估查询的性能和效率。rows字段的值越小越好!
-- 如果是全表扫描,rows的值就是表中数据的估计行数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empno = '100001';
-- 如果是使用索引查询,rows的值就是预计扫描索引记录行数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deptId = 1;
filtered
最后查询出来的数据占所有服务器端(server)检查行数(rows)的百分比。值越大越好。
Extra
Extra字段提供了一些与查询操作相关的附加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查询的执行过程和性能特点。MySQL提供的额外信息有好几十个,这里只挑比较重要的介绍。
Impossible WHERE:where子句的值总是false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1 != 1;
Using where: 使用了where,但在where上有字段没有创建索引。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数据从引擎层被返回到server层进行过滤,那么就是Using where。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WHERE `name` = '风清扬';
Using filesort:在对查询结果中的记录进行排序时,是可以使用索引的,如下所示: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ORDER BY id;
如果排序操作无法使用到索引,只能在内存中(记录较少时)或者磁盘中(记录较多时)进行排序(filesort),如下所示: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ORDER BY content;
Using index: 使用了覆盖索引,表示直接访问索引就足够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不需要通过索引回表
EXPLAIN SELECT id, content1 FROM t4;
Using index condition: 叫作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Optimization (索引下推优化)
-- content1列上有索引idx_content1
EXPLAIN SELECT * FROM t4 WHERE content1 > 'z' AND content1 LIKE '%a';
1、
如果没有索引下推(ICP)
,那么MySQL在存储引擎层找到满足content1 > 'z'
条件的第一条二级索引记录。主键值进行回表
,返回完整的记录给server层,server层再判断其他的搜索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保留该记录,否则跳过该记录。
2、
如果使用了索引下推(ICP)
,那么MySQL在存储引擎层找到满足content1 > 'z'
条件的第一条二级索引记录。不着急执行回表
,而是在这条记录上先判断一下所有关于
idx_content1
索引中包含的条件是否成立,也就是content1 > 'z' AND content1 LIKE '%a'
是否成立。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直接跳过该二级索引记录,去找下一条二级索引记录;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执行回表操作,返回完整的记录给server层。
注意: 如果这里的查询条件只有content1 > 'z'
,那么找到满足条件的索引后也会进行一次索引下推的操作,判断content1 > 'z'是否成立(这是源
码中为了编程方便做的冗余判断)
2 MySQL索引失效场景
2.1 数据准备
2.1.1 表结构说明
在做优化之前,要准备大量数据。接下来创建两张表,并往员工表里插入50W数据,部门表中插入1W条数据。
怎么快速插入50w条数据呢?
1、使用jdbc程序
2、使用存储过程
怎么保证插入的数据不重复? 函数
CREATE TABLE `dep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deptName` VARCHAR(30) DEFAULT NULL, -- 随机字符串,允许重复
`address` VARCHAR(40) DEFAULT NULL, -- 随机字符串,允许重复
ceo INT NULL , -- 1-50w之间的任意数字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
CREATE TABLE `emp`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empno` INT NOT NULL , -- 可以使用随机数字,或者从1开始的自增数字,不允许重复
`name` VARCHAR(20) DEFAULT NULL, -- 随机生成,允许姓名重复
`age` INT(3) DEFAULT NULL, -- 区间随机数
`deptId` INT(11) DEFAULT NULL, -- 1-1w之间随机数
PRIMARY KEY (`id`)
#CONSTRAINT `fk_dept_id` FOREIGN KEY (`deptId`) REFERENCES `t_dept`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
总结: 需要产生随机字符串和区间随机数的函数。
2.1.2 随机函数
在MySQL中提供了很多的随机数函数,如下所示:
1、rand():rand()函数返回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浮点数。
2、rand(n):rand(n)函数接受一个种子值n,并返回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浮点数。当使用相同的种子值n时,rand(n)将会生成相同的随机数序列。
3、uuid():uuid()函数用于生成一个通用唯一标识符(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也就是一个随机的字符串。
使用方式如下所示:
SELECT RAND(); -- 返回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浮点数
SELECT FLOOR(RAND() * 10); -- 返回一个0到9之间的随机整数
SELECT UUID(); -- 返回一个随机的唯一标识符
自定义生成随机数的函数:
-- 查看mysql是否允许创建函数: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
SET GLOBAL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1; -- 命令开启:允许创建函数设置:(global-所有session都生效)
-- 随机产生字符串
DELIMITER $$ -- 将分隔符设置为"$$",以便在自定义函数中使用多个语句。
CREATE FUNCTION rand_string(n INT) RETURNS VARCHAR(255) -- n表示的随机字符串的长度
BEGIN
DECLARE chars_str VARCHAR(100) DEFAULT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JHIJKLMNOPQRSTUVWXYZ';
DECLARE return_str VARCHAR(255) DEFAULT '';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WHILE i < n DO
SET return_str = CONCAT(return_str,SUBSTRING(chars_str,FLOOR(1+RAND()*52),1));
SET i = i + 1;
END WHILE;
RETURN return_str;
END $$
-- 假如要删除
-- drop function rand_string;
-- 用于随机产生区间数字
DELIMITER $$
CREATE FUNCTION rand_num (from_num INT ,to_num INT) RETURNS INT(11)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i = FLOOR(from_num +RAND()*(to_num - from_num + 1));
RETURN i;
END$$
-- 假如要删除
-- drop function rand_num;
2.1.3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简介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是一组预编译的SQL语句集合,它们被命名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像调用函数一样被应用程序或其他存储过程调用。存储过程通常用于执行特定的业务逻辑操作,并且可以接受参数、返回结果。
存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封装性:存储过程将一系列SQL语句封装在一个单独的代码块中,使得这些SQL语句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调用。
2、可重用性:存储过程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或其他存储过程调用,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3、安全性:存储过程可以设置访问权限,只允许授权用户或角色执行,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4、性能优化:存储过程在数据库服务器端执行,减少了网络传输开销,提高了查询性能。
存储过程可以完成复杂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事务管理、错误处理等。它们还可以通过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实现更灵活和可定制的数据操作。
创建存储过程
-- 插入员工数据
DELIMITER $$ -- 将分隔符设置为"$$",以便在存储过程中使用多个语句。
CREATE PROCEDURE insert_emp(START INT, max_num INT)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autocommit = 0; -- 将自动提交事务的选项设置为0,即关闭自动提交。
REPEAT -- REPEAT ... END REPEAT; :开始一个循环,循环结束条件是`i = max_num`,每次循环`i`递增1。
SET i = i + 1;
INSERT INTO emp (empno, NAME, age, deptid ) VALUES ((START+i) ,rand_string(6), rand_num(30,50), rand_num(1,10000));
UNTIL i = max_num
END REPEAT;
COMMIT;
END$$
-- 删除
-- drop PROCEDURE insert_emp;
-- 插入部门数据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nsert_dept(max_num INT)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autocommit = 0;
REPEAT
SET i = i + 1;
INSERT INTO dept ( deptname,address,ceo ) VALUES (rand_string(8),rand_string(10),rand_num(1,500000));
UNTIL i = max_num
END REPEAT;
COMMIT;
END$$
-- 删除
-- DELIMITER ;
-- drop PROCEDURE insert_dept;
调用存储过程
-- 执行存储过程,往dept表添加1万条数据
CALL insert_dept(10000);
-- 执行存储过程,往emp表添加50万条数据,编号从100000开始
CALL insert_emp(100000,500000);
开启SQL执行时间的显示
为了方便后面的测试中随时查看SQL运行的时间,测试索引优化后的效果,我们开启profiling
-- 显示sql语句执行时间
SET profiling = 1;
SHOW VARIABLES LIKE '%profiling%';
SHOW PROFILES;
批量删除表索引
-- 批量删除某个表上的所有索引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roc_drop_index`(dbname VARCHAR(200),tablename VARCHAR(200))
BEGIN
DECLARE done INT DEFAULT 0;
DECLARE ct INT DEFAULT 0;
DECLARE _index VARCHAR(200) DEFAULT '';
DECLARE _cur CURSOR FOR SELECT index_nam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STATISTICS WHERE table_schema=dbname AND table_name=tablename AND seq_in_index=1 AND index_name <>'PRIMARY' ;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NOT FOUND set done=2 ;
OPEN _cur;
FETCH _cur INTO _index;
WHILE _index<>'' DO
SET @str = CONCAT("drop index ",_index," on ",tablename );
PREPARE sql_str FROM @str ;
EXECUTE sql_str;
DEALLOCATE PREPARE sql_str;
SET _index='';
FETCH _cur INTO _index;
END WHILE;
CLOSE _cur;
END$$
-- 执行批量删除:dbname 库名称, tablename 表名称
CALL proc_drop_index("dbname","tablename");
2.2 单表索引失效案例
MySQL中提高性能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数据表设计合理的索引。索引提供了高效访问数据的方法,并且加快查询的速度,因此索引对查询的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创建索引后,用不用索引,最终是优化器说了算。优化器会基于开销选择索引,怎么开销小就怎么来。不是基于规则,也不是基于语义。
另外SQL语句是否使用索引,和数据库的版本、数据量、数据选择度(查询中选择的列数)运行环境都有关系。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name ON emp(`name`);
2.2.1 计算、函数导致索引失效
-- 显示查询分析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LIKE 'abc%';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LEFT(emp.name,3) = 'abc'; -- 索引失效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2.2.2 LIKE以%开头索引失效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name LIKE '%ab%'; -- 索引失效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注意:Alibaba《Java开发手册》【强制】页面搜索严禁左模糊或者全模糊,如果需要请走搜索引擎来解决。
2.2.3 不等于(!= 或者<>)索引失效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 'abc' ;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 'abc' ; -- 索引失效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2.2.4 IS NOT NULL 和 IS NULL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IS NULL;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IS NOT NULL; -- 索引失效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注意: 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索引列的NULL值达到比较高的比例的时候,即使在IS NOT NULL 的情况下 MySQL的查询优化器会选择使用索引,此时type的值是range(范围查询)
-- 将 id>20000 的数据的 name 值改为 NULL
UPDATE emp SET `name` = NULL WHERE `id` > 20000;
-- 执行查询分析,可以发现 IS NOT NULL 使用了索引
-- 具体多少条记录的值为NULL可以使索引在IS NOT NULL的情况下生效,由查询优化器的算法决定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ame IS NOT NULL;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测试完将name的值改回来
UPDATE emp SET `name` = rand_string(6) WHERE `id` > 20000;
2.2.5 类型转换导致索引失效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name='123';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name= 123; -- 索引失效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2.2.6 全索引匹配效率最高
-- 删除之前在emp表上的创建的索引
drop index idx_name on emp ;
问题: 为以下查询语句创建哪种索引效率最高
-- 查询分析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 = 30 and deptid = 4 AND emp.name = 'abcd';
-- 执行SQL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 = 30 and deptid = 4 AND emp.name = 'abcd';
-- 查看执行时间
SHOW PROFILES;
创建索引并重新执行以上测试:
-- 创建索引:分别创建以下三种索引的一种,并分别进行以上查询分析
CREATE INDEX idx_age ON emp(age);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 ON emp(age,deptid);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age,deptid,`name`);
结论: 可以发现最高效的查询应用了联合索引idx_age_deptid_name
2.2.7 违背了最佳左前缀法则
准备:
-- 首先删除之前创建的索引
drop index idx_age ON emp ;
drop index idx_age_deptid ON emp ;
drop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 ;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age,deptid,`name`);
问题: 以下这些SQL语句能否命中idx_age_deptid_name 索引,可以匹配多少个索引字段
测试:
1、如果索引了多列,要遵守最左前缀法则。即查询从索引的最左前列开始并且不跳过索引中的列。
2、过滤条件要使用索引,必须按照索引建立时的顺序,依次满足,一旦跳过某个字段,索引后面的字段都无法被使用。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30 AND emp.name = 'abcd' ;
-- EXPLAIN结果:
-- key_len:5 只使用了age索引
-- 索引查找的顺序为 age、deptid、name,查询条件中不包含deptid,无法使用deptid和name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deptid=1 AND emp.name = 'abcd';
-- EXPLAIN结果:
-- type: ALL, 执行了全表扫描
-- key_len: NULL, 索引失效
-- 索引查找的顺序为 age、deptid、name,查询条件中不包含age,无法使用整个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 = 30 AND emp.deptid=1 AND emp.name = 'abcd';
-- EXPLAIN结果:
-- 索引查找的顺序为 age、deptid、name,匹配所有索引字段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deptid=1 AND emp.name = 'abcd' AND emp.age = 30;
-- EXPLAIN结果:
-- 索引查找的顺序为 age、deptid、name,匹配所有索引字段
2.2.8 索引中范围条件右边的列失效
准备:
-- 首先删除之前创建的索引
drop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 ;
问题:为以下查询语句创建哪种索引效率最高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30 AND emp.deptId > 1000 AND emp.name = 'abc';
测试1:
-- 创建索引并执行以上SQL语句的EXPLAIN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age,deptid,`name`);
-- key_len:10, 只是用了 age 和 deptid索引,name失效
测试2:
-- 创建索引并执行以上SQL语句的EXPLAIN(将deptid索引的放在最后)
CREATE INDEX idx_age_name_deptid ON emp(age,`name`,deptid);
-- 使用了完整的索引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补充:以上两个索引都存在的时候,MySQL优化器会自动选择最好的方案
3 MySQL关联查询优化
3.1 数据准备
创建两张表,并分插入16条和20条数据:
-- 分类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class`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ar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 图书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book` (
`book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ar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PRIMARY KEY (`bookid`)
);
-- 插入16条记录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class(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 插入20条记录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INSERT INTO book(card) VALUES(FLOOR(1 + (RAND() * 20)));
3.2 左外连接
没有创建索引前的测试: 进行了进行了全表扫描,查询次数为16*20
EXPLAIN SELECT * FROM class LEFT JOIN book ON class.card = book.card;
-- 左表class:驱动表、右表book:被驱动表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测试1:**在驱动表上创建索引:进行了全索引扫描,查询次数是16*20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class_card ON class(card);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测试2: 在被驱动表上创建索引:可以避免全表扫描,查询次数是16*1
-- 首先删除之前创建的索引
drop index idx_class_card on class ;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book_card ON book(card);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测试3:**同时给两张表添加索引:充分利用了索引,查询次数是16*1
-- 已经有了book索引
CREATE INDEX idx_class_card ON class(card);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结论:针对两张表的连接条件涉及的列,索引要创建在被驱动表上,驱动表尽量是小表
3.3 内连接
**测试:**将前面外连接中的LEFT JOIN 变成 INNER JOIN
-- 换成inner join
EXPLAIN SELECT * FROM class INNER JOIN book ON class.card=book.card;
-- 交换class和book的位置
EXPLAIN SELECT * FROM book INNER JOIN class ON class.card=book.card;
都有索引的情况下: 查询优化器自动选择数据量小的表做为驱动表
class表有索引的情况下: book表是驱动表
book表有索引的情况下: class表是驱动表
都没有索引的情况下: 选择数据量小的表做为驱动表
结论:
1、发现即使交换表的位置,MySQL优化器也会自动选择驱动表。
2、自动选择驱动表的原则是:索引创建在被驱动表上,驱动表是小表。
3.4 查询方式选择
准备:准备数据库表以及相关的数据
CREATE TABLE `t_dept`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deptName` VARCHAR(30) DEFAULT NULL,
`address` VARCHAR(4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CREATE TABLE `t_emp`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DEFAULT NULL,
`age` INT DEFAULT NULL,
`deptId` INT DEFAULT NULL,
`empno`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idx_dept_id` (`deptId`)
#CONSTRAINT `fk_dept_id` FOREIGN KEY (`deptId`) REFERENCES `t_dept` (`id`)
);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1,'华山','华山');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2,'丐帮','洛阳');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3,'峨眉','峨眉山');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4,'武当','武当山');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5,'明教','光明顶');
INSERT INTO t_dept(id,deptName,address) VALUES(6,'少林','少林寺');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1,'风清扬',90,1,100001);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2,'岳不群',50,1,100002);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3,'令狐冲',24,1,100003);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4,'洪七公',70,2,100004);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5,'乔峰',35,2,100005);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6,'灭绝师太',70,3,100006);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7,'周芷若',20,3,100007);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8,'张三丰',100,4,100008);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9,'张无忌',25,5,100009);
INSERT INTO t_emp(id,NAME,age,deptId,empno) VALUES(10,'韦小宝',18,NULL,100010);
-- 给t_dept表添加ceo字段,该字段的值为t_emp表的id
ALTER TABLE t_dept ADD CEO INT(11);
UPDATE t_dept SET CEO=2 WHERE id=1;
UPDATE t_dept SET CEO=4 WHERE id=2;
UPDATE t_dept SET CEO=6 WHERE id=3;
UPDATE t_dept SET CEO=8 WHERE id=4;
UPDATE t_dept SET CEO=9 WHERE id=5;
需求:查询每一个人物所对应的掌门人名称
**方式一:**三表左连接方式
-- 员工表(t_emp)、部门表(t_dept)、ceo(t_emp)表 关联查询
EXPLAIN SELECT emp.name, ceo.name AS ceoname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LEFT JOIN t_emp ceo ON dept.ceo = ceo.id;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一趟查询,用到了主键索引,效果最佳
方式二:子查询方式
explain SELECT
emp.name,
(SELECT ceo.name FROM t_emp ceo WHERE ceo.id = dept.ceo) AS ceoname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两趟查询,用到了主键索引,跟第一种比,效果稍微差点。
**方式三:**临时表连接方式1
EXPLAIN SELECT emp_with_ceo_id.name, emp.name AS ceoname FROM
-- 查询所有员工及对应的ceo的id
(
SELECT emp.name, dept.ceo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deptid = dept.id
) emp_with_ceo_id
LEFT JOIN t_emp emp ON emp_with_ceo_id.ceo = emp.id;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查询一趟,MySQL查询优化器将衍生表查询转换成了连接表查询,速度堪比第一种方式
**方式三:**临时表连接方式2
explain SELECT emp.name, ceo.ceoname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
SELECT emp.deptId AS deptId, emp.name AS ceoname
FROM t_emp emp
INNER JOIN t_dept dept ON emp.id = dept.ceo
) ceo
ON emp.deptId = ceo.deptId;
-- 查询并创建临时表ceo:包含ceo的部门id和ceo的name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查询一趟,MySQL查询优化器将衍生表查询转换成了连接表查询,但是只有一个表使用了索引,数据检索的次数稍多,性能最差。
总结:能够直接多表关联的尽量直接关联,不用子查询。(减少查询的趟数)
4 MySQL子查询优化
需求:查询非掌门人的信息
方式一:
-- 查询员工,这些员工的id没在(掌门人id列表中)
-- 【查询不是CEO的员工】
explain SELECT * FROM t_emp emp WHERE emp.id NOT IN
(SELECT dept.ceo FROM t_dept dept WHERE dept.ceo IS NOT NULL);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方式二:
-- 推荐
explain SELECT emp.* FROM t_emp emp LEFT JOIN t_dept dept ON emp.id = dept.ceo WHERE dept.id IS NULL;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也可以为ceo添加一个索引字段:
结论: 尽量不要使用NOT IN 或者 NOT EXISTS,用LEFT JOIN xxx ON xx = xx WHERE xx IS NULL替代
5 MySQL排序优化
5.1 排序索引失效情况
5.1.1 无过滤不索引
准备工作:
-- 删除emp表中的所有的索引
-- 创建新的索引结构
CREATE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 (age,deptid,`name`);
sql演示:
-- 没有使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age,deptid;
-- 使用了索引:order by想使用索引,必须有过滤条件,索引才能生效,limit也可以看作是过滤条件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age,deptid LIMIT 10;
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5.1.2 顺序错不索引
sql演示:
-- 排序使用了索引:
-- 注意:key_len = 5是where语句使用age索引的标记,order by语句使用索引不在key_len中体现。
-- order by语句如果没有使用索引,在extra中会出现using filesort。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 排序使用了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name`;
-- 排序使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empno;
-- 排序使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name`, deptid;
-- 排序没有使用索引:出现的顺序要和复合索引中的列的顺序一致! -----> 排序在条件过滤之后进行执行,条件过滤没有遵循最左前缀法则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id=45 ORDER BY age;
sql演示:
-- 排序使用了索引:排序条件和索引一致,并方向相同,可以使用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DESC, `name` DESC;
-- 排序使用了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age=45 ORDER BY deptid ASC, `name` DESC;
5.2 索引优化案例
排序优化的目的是,去掉 Extra 中的 using filesort
准备:
-- 删除emp表中之前所创建的所有的索引
-- 这个例子结合 show profiles; 查看运行时间
SET profiling = 1;
需求: 查询 年龄为30岁的,且员工编号小于101000的用户,按用户名称排序
测试1: 很显然,type 是 ALL,即最坏的情况。Extra 里还出现了 Using filesort,也是最坏的情况。优化是必须的。
sql演示:
-- 查询 年龄为30岁的,且员工编号小于101000的用户,按用户名称排序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age = 30 and emp.empno < 101000 order BY emp.`name` ;
性能测试结果:
执行计划结果如下所示:
优化思路: 尽量让where的过滤条件和排序使用上索引
step1: 我们建一个三个字段的组合索引可否?
CREATE INDEX idx_age_empno_name ON t_emp (age,empno,`name`);
最后的name索引没有用到,出现了Using filesort。原因是,因为empno是一个范围过滤,所以索引后面的字段不会再使用索引了。所以我们建一个3值索引是没有意义的。
性能测试结果:
执行计划结果如下所示:
step2: 那么我们先删掉这个索引:
DROP INDEX idx_age_empno_name ON t_emp;
为了去掉filesort我们可以把索引建成,也就是说empno 和name这个两个字段我只能二选其一。
CREATE INDEX idx_age_name ON t_emp(age,`name`);
这样我们优化掉了 using filesort。但是经过测试,性能反而下降
性能测试:
执行计划结果如下所示:
**step3:**如果我们选择那个范围过滤,而放弃排序上的索引呢?
DROP INDEX idx_age_name ON t_emp;
CREATE INDEX idx_age_empno ON t_emp(age,empno);
性能测试:
执行计划结果如下所示:
执行原始的sql语句,查看性能,结果竟然有 filesort的 sql 运行速度,超过了已经优化掉 filesort的 sql,何故?
原因: 所有的排序都是在条件过滤之后才执行的,所以,如果条件过滤掉大部分数据的话,剩下几百几千条数据进行排序其实并不是很消耗性能,即使索引优化了排序,但实际提升性能很有限。 相对的empno < 101000 这个条件,如果没有用到索引的话,要对几万条的数据进行扫描,这是非常消耗性能的,所以索引放在这个字段上性价比最高,是最优选择。
结论: 当【范围条件】和【group by 或者 order by】的字段出现二选一时,优先观察条件字段的过滤数量,如果过滤的数据足够多,而需要排序的数据并不多时,优先把索引放在范围字段上。也可以将选择权交给MySQL:索引同时存在,mysql自动选择最优的方案:(对于这个例子,mysql选择idx_age_empno),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变化,选择的索引也会随之变化的。
5.3 双路排序和单路排序
如果排序没有使用索引,引起了filesort,那么filesort有两种算法
1、双路排序
2、单路排序
5.3.1 双路排序
原理:**第一遍扫描出需要排序的字段,然后进行排序后,根据排序结果,第二遍再扫描一下需要select的列数据。**这样会引起大量的随机IO,效率不高,但是节约内存。排序使用quick sort,但是如果内存不够则会按照block进行排序,将排序结果写入磁盘文件,然后再将结果合并。
具体过程:
1、读取所有满足条件的记录。
2、对于每一行,存储一对值到缓冲区(排序列,行记录指针),一个是排序的索引列的值,即order by用到的列值,和指向该行数据的行指针。
3、当缓冲区满后,运行一个快速排序(qsort)来将缓冲区中数据排序,并将排序完的数据存储到一个临时文件,并保存一个存储块的指针,当然如果缓冲区不满,则不会创建临时文件了。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将所有行读完,并建立相应的有序的临时文件。
5、对块级进行排序,这个类似于归并排序算法,只通过两个临时文件的指针来不断交换数据,最终达到两个文件,都是有序的。
6、重复5直到所有的数据都排序完毕。
7、采取顺序读的方式,将每行数据读入内存,并取出数据传到客户端,这里读取数据时并不是一行一行读,读取缓存大小由read_rnd_buffer_size来指定。特点采取的方法为:快速排序 + 归并排序。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一行数据会被读两次,第一次是where条件过滤时,第二个是排完序后还得用行指针去读一次,一个优化的方法是,直接读入数据,排序的时候也根据这个排序,排序完成后,就直接发送到客户端了。
5.3.2 单路排序
在MySQL4.1版本之前只有第一种排序算法双路排序,第二种算法是从MySQL4.1开始的改进算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第一次算法中需要两次访问表数据的IO操作,将两次变成了一次,但相应也会耗用更多的sort buffer空间。当然,MySQL4.1开始的以后所有版本同时也支持第一种算法。
具体过程:
1、读取满足条件的记录
2、对于每一行,记录排序的key和数据行指针,并且把要查询的列也读出来
3、根据索引key排序
4、读取排序完成的文件,并直接根据数据位置读取数据返回客户端,而不是去访问表
特点:
1、单路排序一次性将结果读取出来,然后在sort buffer中排序,避免了双路排序的两次读的随机IO。
2、这也有一个问题:当获取的列很多的时候,排序起来就很占空间
结论及引申出的问题
1、单路比多路要多占用更多内存空间
2、因为单路是把所有字段都取出,所以有可能取出的数据的总大小超出了sort_buffer_size的容量,导致每次只能取sort_buffer_size容量大小的数据,进行排序(创建tmp文件,多路合并),排完再取sort_buffer容量大小,再排……从而多次I/O。
3、单路本来想省一次I/O操作,反而导致了大量的I/O操作,反而得不偿失。
5.4 排序优化策略
优化策略:
1、减少select 后面的查询的字段:order by时select * 是一个大忌。
2、查询字段过多会占用sort_buffer_size的容量。增大sort_buffer_size参数的设置:当然,要根据系统的能力去提高,因为这个参数是针对每个进程(connection)的 1M-8M之间调整。 MySQL8.0,InnoDB存储引擎默认值是1048576字节,1MB。
SHOW VARIABLES LIKE '%sort_buffer_size%'; -- 默认1MB
查看结果如下所示:
3、增大max_length_for_sort_data参数的设置:MySQL根据max_length_for_sort_data变量来确定使用哪种算法,默认值是4096字节,如果需要返回的列的总长度大于max_length_for_sort_data,使用双路排序算法,否则使用单路排序算法。但是如果设的太高,数据总容量超出sort_buffer_size的概率就增大,明显症状是高的磁盘I/O活动和低的处理器使用率。1024-8192之间调整。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 默认4K
查看结果如下所示:
举例:
1、如果数据总量很小(单路一次就可以读取所有数据),单条记录大小很大(大于4K,默认会使用双路排序),此时,可以增加max_length_for_sort_data的值,增加sort_buffer_size的值,让服务器默认使用单路排序。
2、如果数据总量很大(单路很多次IO才可以),单条记录大小很小(小于4K,默认会使用单路排序),此时,可以减小max_length_for_sort_data的值,让服务器默认使用双路排序。
6 MySQL分组优化
1、group by 使用索引的原则几乎跟order by一致。但是group by 即使没有过滤条件用到索引,也可以直接使用索引(Order By 必须有过滤条件才能使用上索引)
2、包含了order by、group by、distinct这些查询的语句,where条件过滤出来的结果集请保持在1000行以内,否则SQL会很慢。
7 覆盖索引优化
1、禁止使用select *,禁止查询与业务无关字段
2、尽量利用覆盖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