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库发展史,你知道多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库已经成为了现代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从1970年代的关系型数据库到20世纪末的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的发展历程涉及了许多基础思想和技术进步,如实体关系模型、SQL、ACID等。下面将从几个阶段简述数据库的主要演变过程。
1.文件系统(1960-1970年代)
文件系统只是一个存储数据的载体而并未具有数据处理的能力,它以文件形式存储了数据,并通过程序对文件实现了操作。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文件系统的问题也逐渐突显,例如数据冗余、数据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数据处理方式的反思和对数据库技术的探索。
2.关系数据库(1970-1980年代)
在关系数据库发展史中,1970年代Edgar 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随着IBM在1971年推出了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语言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这一模型开始投入实际应用中。SQL语言既可以进行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也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操作,成为了数据库管理中的核心语言。同时,由于其具有数据结构清晰、易于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所以在它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关系型数据库成为了企业数据管理的基础。
3.面向对象数据库(1980-1990年代)
在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上,面向对象数据库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它可以处理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支持大型复杂的数据类型。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将复杂的实体关系图映射成对象模型,提供更为便利的操作方式。
4.分布式数据库(1990年代至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和组织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共享,分布式数据库异步完成了数据的共享,其具有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容错率等优点,使得企业的数据能够非常方便且安全地实现互相连接与共享。
5.大数据时代(近10年)
当前,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孕育出了具有强大分析能力的新型数据库系统,如列式数据库、图数据库、分布式NoSQL数据库等。这些新型数据库系统主要是以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主要任务而设计,面向的是海量和复杂、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分析需求。
从文件系统、关系型数据库到大数据时代的现代化数据库,数据库技术经历了许多重要发展阶段,走过了一个漫长的数据库发展史。随着数码信息化越来越重要,高性能、高并发、高可用、高安全的数据库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数据库系统,让数据库技术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OceanBase 数据库是随着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发展孕育而生,随着蚂蚁集团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而壮大,经过十多年各类业务的使用和打磨才终于破茧成蝶,推向了外部市场。OceanBase 诞生于2010 年,立项之初,目标是做出一个原生的分布式数据库,业界并没有参考方案,这样的背景成就了 OceanBase 从0到1,100%自主研发。2010 年到 2014 年,OceanBase 在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应用推广,服务了几十个电商平台的业务系统。2014 年,OceanBase 支撑了当年双 11 的峰值,这也实现了 OceanBase 核心交易类场景的 0 的突破。2022年8月的 OceanBase 年度发布会上,OceanBase 发布的业内首个单机分布式一体化架构,可以实现单机部署并兼顾分布式架构的扩展性与集中式架构的性能优势,实现了更低的部署成本和运维复杂度,灵活满足不同使用场景需求,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的门槛,打破了当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用于大客户的局限,让中小企业也可以低成本享受分布式数据库的高性能。国产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 正式迈入 4.0 时代。可参考浅谈数据库发展史和 OceanBase 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