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4月20号的Oceanbase开发者大会上,我和老盖、太平洋保险的林春总、出行365 CTO张劲涛、蚂蚁集团数据库存储团队负责人舜哥一起搞了 一场 Oceanbase老友会的特别版-“O伯乐有话说”,这是一次开放场地的交流活动,也正好是我前阵子吐槽DTC需要变革中提到的一个形式。当天我发文后老盖就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说明年DTC可以这么搞,而且我们俩可以来一场。这回算是明年DTC的一次预演吧。
对于DBA这个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可能比我在活动中谈的更加严峻,传统的DBA行业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变化肯定是剧烈和快速的。似乎对于年轻的DBA来说,可能未来的环境不够友好。不过既然选择了IT行业,那么就肯定无法躺在某个技术上过日子的,变革和挑战十年八年总会出现一次。因此面对挑战,DBA自己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除非你已经成为了行业翘楚,你可能无法面对行业巨变带来的挑战的,与其抱怨或者闭上眼睛看不到未来的变化,积极应对挑战,积极调整自己可能会让你在未来更加主动。
下面是Oceanbase数据库学堂关于这次活动中我们几个人的观点和建议的 总结。文章比较长,大家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对年轻的DBA有所帮助。
过去三十年,以 Oracle 为首的集中式数据库是市场主流,无论是刚入行的初级 DBA 还是了解源码、深入业务的老手,在实践中不断沉淀经验,大家的职业路径清晰且明确。然而,随着云和 AI 等新技术的发展,DBA 群体站在时代的岔路口,国产数据库太多了应该怎么选?DBA 会被云上数据库抛弃吗?应该如何应对新时代挑战?职业终点在哪里?
4 月 20 日,OceanBase 开发者大会 · 2024 的「O 伯乐有话说 」环节汇集云和恩墨创始人&中国地区首位 Oracle ACE 盖国强(江湖人称「老盖」)、南京基石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CTO & 资深 Oracle 数据库优化专家徐戟(江湖人称「白鳝」)、中国太平洋保险数智研究院熟悉数据库专家林春、出行 365 CTO 张劲涛、蚂蚁集团数据库存储团队负责人师文汇,畅谈「DBA 未来成长之路」。
活动现场,老盖笑称五位老师驰骋职场的时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 100 年。本文根据现场精华分享整理而成,期望这份超过 100 年的 DBA 成长经验对你有所帮助。
谁的青春不迷茫?
2014 年,Michael Stonebraker 获得图灵奖。让人意外的是, Michael Stonebraker 当初的博士论文是关于马尔可夫链算法研究。但毕业时,他意识到这个研究不能谋生,于是在读了 Edgar F. Codd 发表的关系数据库的论文后,转为研究关系数据库,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终身发展方向。
另一位图灵奖获得者 James Gray 年轻时进入 IBM,最初研究的是操作系统。后来,James Gray 发现数据库领域还有很多挑战,于是转为研究数据库,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James Gray 的《事务处理:概念与技术》几乎永久性地结束了关于事务的探讨。
除了数据库领域的大神,老盖和白鳝现场也分享了自己的DBA职业经历。
老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20 年前在云南红河卷烟厂开发 ERP 软件时,接触到 Oracle,完成了技术启蒙。2001 年,老盖通过 ITPUB 技术社区,积累了丰富的个人经验,后来,他把这些经验总结沉淀为《深入浅出 Oracle》、《循序渐进 Oracle》等个人专著。2007 年,老盖成为中国第一位 Oracle ACE。
白鳝 1992 年参加工作,从 DEC 深圳研发中心的码农,到自己创业,后来进入联想,最后离开联想再次创业,成立一家提供数据库优化服务的公司。前面 10 年在不断变化,后来的 10 年,工作以 Oracle 为核心,最近 10 年聚焦在如何让使用 Oracle 数据库的系统升级为国产数据库。白鳝说,自己“有一颗永远折腾的心”。
无论是获得图灵奖的大神,还是中国第一代数据库专家,也都经历过迷茫时刻。面对迷茫,正如 James Gray 所说:如果你有眼光,就一定要追求有远见的研究。尽可能花时间去做自己引以自豪的事情,尽量不做无意义的事情。
现在做什么,决定以后去哪里
老盖引用了 James Gray 提出的 12 个人类技术应该探索的方向,他认为,思想永无边界,无数的先哲已经清晰地指给我们未来的路。
当数据库在中国流行起来时,白鳝选择了最难的那个:“我觉得 Oracle 数据库很复杂,难以掌握,但是学好了就会是我今后价值的体现。”意识到 Oracle 会给自己的技术生涯带来帮助,白鳝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 Oracle。即使现在已经做技术管理,业余时间还是会看一些资料,学习 Oracle 技术。他认为,过去学习 Oracle,就像现在学习国产数据库,虽然现在很多国产数据库还比较难用,但是能把它用好的人,才会产生独特价值。
正如老盖所言,每个行业都会奖励那些最先加入者。 1996年,正是Oracle 在中国最火的时代,白鳝受邀去北京巨龙科技参观。“我当时惊呆了,公司给 Oracle DBA 每人在北京发一套房,发一辆 30 多万的桑塔纳车。那时候我的工资才一千多,北京程序员的平均工资不到 500。”
如今的数据库领域百花齐放,如何选择最优竞争力的那个方向并成为率先加入者呢?
白鳝认为,虽然现在的环境和三十年前不一样,但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对于不好用的数据库,能用好的人就有价值;好用的数据库要和应用紧密结合,才有价值。针对选择哪一款国产数据库作为未来方向,白鳝给年轻人 3 点建议:
1、选择用户愿意花钱的产品,能产生利润的产品才能长久。
2、选择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产品,这样未来的工作机会更多。
3、选择管理复杂度高的产品,DBA 的价值能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20 年前我是谁?20 年后谁是我?20 年前做了什么,决定了 20 年后去到何方。”老盖建议大家,不要停止探索的脚步,只要找到自己的“道”,就不会迷茫。
快跑几步不如快人半步
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大多数人都不甘人后,想快跑几步完成超越。但林春认为,在时代的变局中,落后太多会被淘汰,快跑几步意义不大,对普通人来说,快人半步刚刚好。如何做到“快人半步”呢?
林春从 DB2 到 Oracle,从 Oracle 到 MySQL,再到现在使用 OceanBase,尤其是在中国太保集团很多重负载的系统优化中,主动处理问题,和数据库厂商一起解决问题,深入业务逻辑,不断发挥自己作为 DBA 的价值。他建议 DBA 群体深入业务学习,在工作中主动处理问题,深入应用侧、架构侧,在业务逻辑中提升技能,发挥价值。
白鳝所在的公司是做第三方数据库服务,对数据库市场的变化很敏感。他周围的同事不需要行政命令,也愿意学习新的数据库知识,这是对自己职业的保障。他建议年轻人通过写作,把以往的知识、经验系统地梳理,通过总结与思考,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使自己的技能和业务需求相吻合。
老盖则引用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第一性原理。每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因此老盖认为,DBA 群体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无论是 Oracle数据库,还是 OceanBase 数据库,所有的知识积累都是未来前进上的基石,保持探索与学习,才能在技术进步的道路上,始终站立潮头。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抬头看天
我们身处大变局之中,只有符合时代需求,才能拿到比较高的溢价。DBA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沉下心去做,也要抬起头去看。
老盖在《Oracle 数据库性能优化》这本书里写下一句话:兴趣+勤奋+坚持+方法≈成功。他认为,思想永无边界,但是行胜于言。每个人的际遇各不相同,无论我们在技术生涯中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坚持可以约束自己的,别放弃,咬咬牙就过来了。
老盖提到,当年一起从事数据库运维工作的人如今大多已经各奔南北,他和白鳝一直在这个领域坚持到现在。别人放弃之后,他们在这个领域里的价值也逐渐凸显。他同时建议大家多和周围的人交流,不要独自摸索,前人已经摸过河里的石头,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在成长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向和方法。
白鳝建议大家注重知识的梳理和积累,并以云和恩墨的杨廷琨为例。杨廷琨坚持“日更”技术博客,将技术点烂熟于心,被大家称为“Oracle的百科全书”。白鳝认为,这种坚持不懈的总结与思考,会成为我们拓宽职业上升通道的重要基石。他在现场罗列了 DBA 的几个上升通道:
1、DBA 方向,包括高级 DBA、运维专家、数据库产品经理、架构师、迁移工程师,以及数仓方向的岗位。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库方向的岗位需求量会很大,值得大家选择。
2、DBA 转应用开发。DBA 岗位的视角全面,可以往很多方向发展,也适合转向应用开发,成为应用专家、云架构师、应用架构师、系统架构师,把 DBA 的能力和应用开发相结合,产生叠加优势,在开发团队中发挥独特价值。
3、DBA 转向管理层。DBA 最直接的上升渠道是转向管理,如运维主管、CTO 等。在现场的嘉宾中,老盖是云和恩墨的创始人兼 CEO,而张劲涛是出行 365 的 CTO,这都属于 DBA 职业升迁通道中的天花板级别。
杨振宁在《曙光集》里写到,做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三大要素,即眼光、坚持和能力。我们既要有脚踏实际的坚持,也要有抬头看天的“眼光”,如此才能在职业发展中走上升迁之路。
错误的选择 = 职业滑铁卢?
数据库的选择既包括个人基于职业发展的选择,也包括企业基于业务发展的选型。两者出发点不同,但都期望获得长久发展,需要慎之又慎。
在现场提问环节,有同学提出,对 DBA 来讲,选择一款错误的数据库产品,意味着职业生涯的滑铁卢,DBA 基于个人发展,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老盖认为,中国的数据库发展有 4 种路线,第一种是开源数据库的的衍生品;第二种是商业数据库的衍生品,第三种是自主研发,闭源运行;第四种是自研且开源。OceanBase 是年轻人值得追随的数据库之一,完全自主研发且开源。
林春和张劲涛基于自身经历,讲述了中国太保集团和出行 365 选择 OceanBase 数据库的原因。
中国太保集团硬件库容大,备份恢复时间长。在升级至 OceanBase 时,没有做逻辑解耦和业务解耦,一步到位,将很多重负载的系统优化到极致。关于选择 OceanBase 带来的收益,林春介绍到:“我们的硬件成本大大节约,存储成本降低 80%,备份恢复效率提升了 5 倍。”
出行365 每日交易量最高达到百万笔,之前使用的数据库要么性能不足,要么成本上吃不消,因此,出行 365 决定升级数据库。张劲涛说:“因为需要从 MySQL 的单机数据库前往分布式集群,且业务涉及到的复杂查询量非常高,倒逼我们选择一个 TP 级的、可以处理大查询的数据库。”多方考察、多次尝试之后,出行 365 逐步将所有业务系统迁移至 OceanBase。
师文汇介绍说,数据库的选择要基于时代背景和数据库本身的产品力。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时期,企业注重效率和成本,新的时代背景需要新的数据库产品支撑业务发展的需要,OceanBase 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诞生。而在后互联网时代,成本效益的概念会非常突出,非结构化的数据将会非常重要,数据库的产品力决定了接下来企业和个人的选择。
未来已来,DBA 路在何方?
老盖认为,云和 AI 时代的到来,改变了 DBA 的工作形态,云数据库让数据库运维成为标准化流程,人人都可以成为 DBA。老盖在聊到自己的经历时提到,当初 Oracle 数据库在安装之外,还需要部署 RAC 集群,搭建 DG、MAA 架构等,而现在的数据库里,这些操作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新形势下,DBA 的价值该如何体现?
白鳝在分享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维护一个性能很好的数据库,DBA 需要深入业务,把 DBA 的技能和业务需求相结合,当出现需要人工调整的复杂参数时,就能快速定位问题,从而体现出 DBA 的价值。另一方面,DBA 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开发技能。云上的标准化工具不足以管理复杂的业务系统,有时也需要根据业务具体情况开发一些自动化运维工具,管理数据库集群。
师文汇认为,AI 的发展让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更加简单、易用,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DBA 群体需要思考 DataBase 能为 AI 带来什么,AI 能给DBA 带来什么。他认为,AI 能做的是 task 的部分,最重要的 job 还需要 DBA 来完成。师文汇建议大家保持学习,并给 DBA 群体一些“学什么”的建议:数据库底层技术的本质,是要解决稳定性、成本、效率这三件事,OceanBase 创始人阳振坤老师曾说,不做工程就等于纸上谈兵,深入业务,用工程化的思路解决这三个问题,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在活动的最后,老盖总结到,未来的世界是智能的世界,而智能世界是由数据驱动的。因此,DBA 永远是一个朝阳行业,但是挑战也一直都在。希望大家能够行动起来,深入业务,坚持学习,满怀激动去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