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期 | 锁模块里有什么?什么样?

2024年 6月 6日 29.8k 0

InnoDB 中管理表锁和行锁的锁模块,也就是传说中的锁子系统,在内存里是什么样的?

作者:操盛春,爱可生技术专家,公众号『一树一溪』作者,专注于研究 MySQL 和 OceanBase 源码。

爱可生开源社区出品,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随意使用,转载请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

本文基于 MySQL 8.0.32 源码,存储引擎为 InnoDB。

1. 引言

前面三篇文章,我们分别介绍了 InnoDB 表锁、行锁,以及它们的锁结构。

表锁结构和行锁结构是锁模块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们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然而,要盖房子,光有砖不行,还得有钢筋、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就由锁模块结构提供。

锁模块结构只有一个对象(lock_sys),在 InnoDB 中是全局唯一的。

2. 锁模块结构

锁模块结构类型为 lock_sys_t,去掉注释以及两个无关紧要的属性之后,简化如下:

struct lock_sys_t {
  locksys::Latches latches;
  hash_table_t *rec_hash;
  hash_table_t *prdt_hash;
  hash_table_t *prdt_page_hash;
  Lock_mutex wait_mutex;
  srv_slot_t *waiting_threads;
  srv_slot_t *last_slot;
  bool rollback_complete;
  std::chrono::steady_clock::duration n_lock_max_wait_time;
  os_event_t timeout_event;
}

单从属性数量上看,锁模块结构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比较简单。

其实,锁模块的复杂性,不在于表锁结构、行锁结构,也不在于锁模块结构,而是在于各个事务、各种加锁场景相互交错导致的错综复杂的加锁结果。

例如,一个事务等待获得另一个事务持有的锁,虽然会出现或长或短的等待链,但也不算太坏的情况。更坏的情况是出现了环形的等待链,也就是出现了死锁。

如果出现死锁,我们又需要被动复现死锁,以解释形成死锁的原因,那简直头大了。

为了不滑入复杂的深渊,我们就此打住,先来介绍锁模块结构的属性。

锁模块结构中有三个类型为 hash_table_t 的属性,分别是 rec_hashprdt_hashprdt_page_hash

其中,prdt_hash、prdt_page_hash 由谓词锁使用。我们并不打算介绍谓词锁,忽略这两个属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n_lock_max_wait_time 属性的值是 MySQL 本次启动以来,行锁的最长等待时间。通过以下命令可以查询到这个属性的值:

show status like 'innodb_row_lock_time_max';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row_lock_time_max | 50157 |
+--------------------------+-------+

rollback_complete 属性,用于 MySQL 启动过程中,标识从 undo 日志中恢复出来的、需要回滚的事务是否已全部回滚完成。

如果 rollback_complete = false,说明从 undo 日志中恢复出来的、需要回滚的事务还没有全部回滚完成,InnoDB 会遍历读写事务链表(trx_sys->rw_trx_list),释放这些事务加的表锁和行锁。

这些事务全部回滚完成之后,rollback_complete 会被修改为 true。

前面介绍了锁模块结构中两个比较简单的属性,剩下的其它属性,我们分为几个小节一一介绍。

2.1 谁来管理行锁结构?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过,事务对多条记录加行锁,满足条件时,可以共用一个行锁结构。

虽然共用能减少行锁结构的数量,但是,同一时刻,InnoDB 中可能还是有很多行锁结构。

这么多行锁结构,要怎么组织,用到时才能方便、快速的找到呢?

这就需要用到锁模块结构的 rec_hash 属性了。

rec_hash 属性是个哈希表,它的类型为 hash_table_t,创建锁模块对象(lock_sys)之后分配内存:

void lock_sys_create(ulint n_cells)
{
  ...
  // 创建锁模块对象,分配内存
  lock_sys = static_cast(
      ut::zalloc_withkey(...));
  ...
  // 创建哈希表(rec_hash),分配内存
  lock_sys->rec_hash =
    ut::new_(n_cells);
  ...
}

lock_sys_create() 由 srv_start() 调用:

dberr_t srv_start(bool create_new_db) {
  ...
  lock_sys_create(srv_lock_table_size);
  ...
}

变量 srv_lock_table_size 在 innodb_init_params() 中赋值,它的值会传递给 lock_sys_create() 的参数 n_cells。

static int innodb_init_params() {
  ...
  srv_lock_table_size = 
    5 * (srv_buf_pool_size / UNIV_PAGE_SIZE);
  ...
}

srv_buf_pool_size 是 buffer pool 的大小,UNIV_PAGE_SIZE 是一个数据页的大小,它们的单位都是字节。

以 buffer pool 大小为 128M、数据页大小为 16K 为例,变量 srv_lock_table_size 的值计算如下:

// 128M = 134217728 字节
// 16K  = 16384 字节
srv_lock_table_size = 5 * (134217728 / 16384) 
                    = 40960

变量 srv_lock_table_size 的值(40960)最终会传递给 lock_sys_create() 的参数 n_cells。用 40960 替换 n_cells 之后如下:

void lock_sys_create(ulint n_cells)
{
  ...
  lock_sys->rec_hash = 
    ut::new_(40960);
  ...
}

以上代码说明 buffer pool 大小为 128M,数据页大小为 16K 时,锁模块结构的 rec_hash 属性有 40960 个格子。

每个格子都有编号,从 0 开始,一直到 40959。

19 期 | 锁模块里有什么?什么样?-1

这些格子并不是用来存储行锁结构,而是用来管理行锁结构,它们的作用相当于线头,找到了线头就能牵出一根线。

创建行锁结构之后,会先根据行锁结构中那些记录所属数据页的页号和表空间 ID,计算得到哈希值,再根据哈希值计算得到格子的编号。

多个行锁结构可能计算得到相同的哈希值,从而得到相同的编号,对应到同一个格子,这些行锁结构通过各自的 hash 属性形成一个行锁结构链表。如果我们把这个链表看成一根线,这个格子就是这根线的线头。

计算出格子编号之后,行锁结构会插入到格子对应的行锁结构链表的最前面。

想要找到某个行锁结构,也需要根据同样的规则,计算得到格子编号,再根据编号找到格子,最后遍历这个格子对应的行锁结构链表,以找到目标行锁结构。

2.2 谁来保护表锁和行锁结构?

前面我们介绍了 rec_hash 是个哈希表,分为很多格子,每个格子管理一个行锁结构链表。同一个链表的所有行锁结构,计算得到的哈希值相同。

事务加行锁时,会优先考虑共用已有的行锁结构,这就要先找到一个可以共用的行锁结构。

首先,需要找到 rec_hash 的某个格子。

然后,遍历这个格子对应的行锁结构链表,并根据共用条件,判断某个行锁结构是否可以共用。

事务加行锁时,如果生成了新的行锁结构,需要找到 rec_hash 的某个格子,把行锁结构插入到这个格子对应的行锁结构链表的最前面。

事务提交或回滚时,释放所有行锁,需要找到每个锁结构在哪个格子对应的行锁结构链表中,并从链表中删除这个行锁结构。

事务加表锁时,会遍历这个表对象的 locks 链表,以判断可以立即获得表锁,还是需要进入等待状态。

事务提交或回滚时,释放所有表锁,需要从每个表对象的 locks 链表中删除这个表锁结构。

多个事务执行上面这些操作,可能会同时读写 rec_hash 中某个格子对应的行锁结构链表,也可能同时读写某个表对象的 locks 链表。

为了避免并发操作同时读写同一个行锁结构链表、或者同时读写同一个表对象的 locks 链表出现冲突,需要有个什么东西,来限制同一时刻只有一个事务读写某个行锁结构链表、或者某个表对象的 locks 链表。

于是,就有了锁模块结构的 latches 属性,它的类型为 locksys::Latches。

class Latches {
 private:
  ...
  Unique_sharded_rw_lock global_latch;
  Page_shards page_shards;
  Table_shards table_shards;
  ...
}

latches 也是一个对象,有三个属性,分别为 global_latchpage_shardstable_shards

事务提交或回滚时,释放所有行锁和表锁会用到 global_latch。

事务加行锁时,会用到 page_shards。

事务加表锁时,会用到 table_shards。

page_shards、table_shards 的类型分为 Page_shardsTable_shards,定义如下:

static constexpr size_t SHARDS_COUNT = 512;

class Page_shards {
  ...
  Padded_mutex mutexes[SHARDS_COUNT];
  ...
}

class Table_shards {
  ...
  Padded_mutex mutexes[SHARDS_COUNT];
  ...
}

Page_shards 的 mutexes 属性是个数组,有 512 个元素。

19 期 | 锁模块里有什么?什么样?-2

有新的行锁结构需要加入某个行锁结构链表,或者需要遍历某个行锁结构链表以找到目标行锁结构时,会根据行锁结构中那些记录所属数据页的页号和表空间 ID,计算得到哈希值,再根据哈希值计算得到数组下标,到 mutexes 数组中拿到下标对应的互斥量,就可以保护需要读写的行锁结构链表了。

Table_shards 的 mutexes 属性也是个数组,同样有 512 个元素。

19 期 | 锁模块里有什么?什么样?-3

某个表对象的 locks 链表需要保护时,会直接用表 ID 对 512 取模(table_id % 512),得到的结果作为数组下标,到 mutexes 数组中拿到下标对应的互斥量,就可以保护这个表对象的 locks 链表了。

2.3 锁等待了怎么办?

锁模块结构中,有三个属性和锁等待相关,分别是 wait_mutexwaiting_threadslast_slot,它们的初始化代码如下:

void lock_sys_create(ulint n_cells)
{
  ulint lock_sys_sz;
  // 锁模块结构占用的内存大小
  // 加上 waiting_threads 指向的内存区域的大小
  // 因为这两部分要一起分配内存
  lock_sys_sz = sizeof(*lock_sys) 
              + srv_max_n_threads 
              * sizeof(srv_slot_t);
  ...
  void *ptr = &lock_sys[1];
  lock_sys->waiting_threads = 
    static_cast(ptr);
  // 初始化时
  // last_slot 和 waiting_threads 指向同一个位置
  lock_sys->last_slot = 
    lock_sys->waiting_threads;

  mutex_create(LATCH_ID_LOCK_SYS_WAIT, 
    &lock_sys->wait_mutex);
  ...
}

waiting_threads 属性是个指针,它指向一片内存区域,这片内存区域分为 srv_max_n_threads 个 slot,每个 slot 存放一个 srv_slot_t 对象。

srv_max_n_threads 在 innodb_init_params() 中赋值,硬编码为 102400。

也就是说,waiting_threads 属性指向的内存区域,最多可以存放 102400 个 srv_slot_t 对象。

19 期 | 锁模块里有什么?什么样?-4

如果某个事务不能立即获得锁(表锁或行锁),就会在这片内存区域中找到一个空闲的 slot,构造一个包含该事务以及锁信息的 srv_slot_t 对象放入这个 slot,并标记这个 slot 为已使用状态。

last_slot 属性也是个指针,初始化时,和 waiting_threads 属性指向相同的内存地址。

19 期 | 锁模块里有什么?什么样?-5

随着不断有事务进入锁等待状态、以及处于锁等待状态的事务获得锁,last_slot 会不断变化。

不过,不管怎么变化,last_slot 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它指向的那个 slot,以及之后的所有 slot 都处于空闲状态。

为什么需要 last_slot?

因为后台线程检查锁等待是否超时,会从后往前遍历 waiting_threads 属性指向的内存区域。

如果没有 last_slot,每次遍历都需要从最后一个 slot 开始,到第一个 slot 为止,检查每个 slot 对应的锁等待是否超时。

然而,通常情况下,waiting_threads 属性指向的内存区域中的 102400 个 slot,其中大部分都是空闲的。

空闲 slot 没有被正在等待锁的事务占用,实际上不需要检查锁等待是否超时。

如果没有 last_slot,每次检查锁等待是否超时,都要遍历所有 slot,显然很浪费时间。

为了提升检查锁等待超时的效率,只需要遍历已使用状态的 slot 就可以了,这就需要有个东西来标识哪个范围内的 slot 是已使用状态,于是,就有了 last_slot。

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某个事务曾经进入过锁等待状态,占用了某个 slot。某一轮检查锁等待超时之前,这个事务获得了锁,又会把它占用的那个 slot 重置为空闲状态。

所以,last_slot 之前的那些 slot,并不全部是已使用状态,也有一些是空闲的,但是这个数量应该不会很多,遍历这些少量的空闲 slot,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19 期 | 锁模块里有什么?什么样?-6

介绍完 waiting_threads、last_slot,终于轮到 wait_mutex 属性了。

从属性名上看,wait_mutex 属性显然是个互斥量。

多个事务同时读写 last_slot 属性,可能造成冲突,这就需要有个东西来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读写 last_slot 属性,于是就有了 wait_mutex

2.4 那就发个锁等待通知

事务想要加锁(表锁或行锁),如果发生了锁等待,新出现的锁等待,和原来那些锁等待搅和在一起,有可能会出现死锁。

为了及时发现死锁,事务进入锁等待状态之前,会触一个事件,通知后台线程出现了锁等待。

这个事件就保存在锁模块结构的 timeout_event 属性中。

监听 timeout_event 事件的后台线程收到通知之后,就会开始检查是否发生了死锁。如果检查发现了死锁,就及时解决。

3. 总结

锁模块结构的 rec_hash 属性是个哈希表,分为很多小格子,每个格子管理一个行锁结构链表。

latches 属性用于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读写 rec_hash 属性的同一个格子对应的行锁结构链表,以及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读写同一个表对象的 locks 链表。

waiting_threads 属性指向一片分为 102400 个 slot 的内存区域,每个等待获得锁的事务会占用其中一个 slot。

last_slot 属性用于减少检查锁等待超时需要遍历的 slot 数量,提升效率。

wait_mutex 属性用于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读写 last_sot 属性。

timeout_event 属性用于发生锁等待时,通知后台线程及时检查是否出现了死锁。

相关文章

pt-kill工具的使用
pt-ioprofile工具包的使用
数据库管理-第216期 Oracle的高可用-01(20240703)
DBMS_REPAIR EXAMPLE SCRIPT WITH PARTITION
数据库事务的四大特性: ACID 
使用BBED修复损坏的SYSTEM文件头

发布评论